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苏轼
臣等猥以空疏,备员讲读。圣明天纵,学问日新。臣等才有限而道无穷,心欲言而口不逮,以此自愧,莫知所为。
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
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但其不幸,仕不遇时。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以忠厚;德宗以猜疑为术,而贽劝之以推诚;德宗好用兵,而贽以消兵为先;德宗好聚财,而贽以散财为急。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驭将之方,己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可谓进苦口之药石,针害身之膏肓。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
臣等每退自西阁,即私相告,以陛下圣明,必喜赞议论。但使圣贤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时。昔冯唐论颇牧之贤,则汉文为之太息。魏相晁董之对,则孝宣以致中兴。若陛下能自得师,则莫若近取诸贽。
夫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足为治。但圣言幽远,未学支离,譬如山海之崇深,难以一二而推择。如贽之论,开卷了然。聚古今之精英,实治乱之龟鉴。臣等欲取其奏议,稍加校正,缮写进呈。愿陛下置之坐隅,如见贽面;反复熟读,如与贽言。必能发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岁月。
臣等不胜区区之意,取进止。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已经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效:见效
B.己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罪:责备
C.但使圣贤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时同时:一致
D.魏相晁董之对,则孝宣以致中兴条:列举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间接表现陆贽有才能的一组是
①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     ②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   ③可谓进苦口之药石,针害身之膏盲   ④若陛下能自得师,则莫若近取诸贽   ⑤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   ⑥必能发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岁月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札子是臣下奏事时所使用的一种公文文体,本文援引史实,侃侃而谈,条理清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B.苏轼极度推崇陆贽的治国方略,与同僚共同请求校正唐代陆贽的奏议,直谏应借鉴陆贽的奏议内容作为治国之策。
C.作者以唐德宗采用陆贽的意见使国家中兴为例阐述道理,以期引起当时皇帝的高度重视,可谓用心良苦。
D.苏轼认为陆贽的奏议聚集了古往今来的精华,可以作为国家治乱的借鉴,只要反复熟读,就一定能够启迪智慧。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
(2)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
(3)臣等不胜区区之意,取进止。
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 必 藏 于 己 力 恶 其 不 出 于 身 也 不 必 为 己 是 故 谋 闭 而 不 兴 盗 窃 乱 贼 而 不 作 故 外 户 而 不 闭 是 谓 大 同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思远,琅邪临沂人。尚书令晏从弟也。宋建平王景素辟为南徐州主簿,深见礼遇。景素被诛,左右离散,思远亲视殡葬,手种松柏。与庐江何昌宇、沛郡刘琏上表理之,事感朝廷。景素女废为庶人,思远分衣食以相资赡。
建元初,迁太子中舍人。文惠太子与竞陵王子良素好士,并蒙赏接。思远求出为远郡,除建安内史。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①甚至,表乞自解,不许。及祥日②,又固陈,世祖乃许之。
世祖诏举士,竞陵王子良荐思远及吴郡顾暠之。思远与顾暠之友善。暠之卒后家贫,思远迎其儿子,经恤甚至。邵陵王子贞为吴郡,世祖除思远为吴郡丞,以本官行郡事,论者以为得人。以疾解职,还为司徒谘议参军。高宗辅政,不之任,仍迁御史中丞。临海太守沈昭略赃私,思远依事劾奏,高宗及思远从兄晏、昭略叔父文季请止之,思远不从,案事如故。
建武中,迁吏部郎。思远以从兄晏为尚书令,不欲并居内台权要之职,上表固让。曰:“陛下矜遇之厚,古今罕俦。正以臣与晏地惟密亲,必不宜俱居显要。且亦缘陛下以德御下,故臣可得以礼进退……”上知其意,乃改授司徒左长史。
初,高宗废立之际,思远与晏闲言,谓晏曰:“兄荷世祖厚恩,今一旦赞人如此事,彼或可以权计相须,未知兄将来何以自立。若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晏不纳。及拜骠骑,集会子弟,谓思远兄思微曰:“隆昌之末,阿戎③劝吾自裁。若从其语,岂有今日?”思远遽应曰:“如阿戎所见,犹未晚也。”及晏败,故得无他。
思远清修,立身简洁。衣服床筵,穷治素净。宾客来通,辄使人先密觇视。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虽然,既去之后,犹令二人交帚拂其坐处。上从祖弟季敞性甚豪纵,上心非之,谓季敞曰:“卿可数诣王思远。”永元二年卒,年四十九。
——《南齐书》卷四十三列传第二十四《王思远传》
注:①友于:兄弟之爱。②祥日:丧祭名。③阿戎:称堂弟,此指王思远。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思远求出为远郡,建安内史除:授予官职
B.思远不从,事如故案:查究
C.今一旦人如此事赞:赞同
D.卿可数王思远诣:拜访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及祥日,又固陈,世祖许之今其智反不能及
B.疾解职,还为司徒谘议参军洎牧谗诛,邯郸为郡
C.亦缘陛下以德御下不出,火
D.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体现王思远美德的一项是
①思远亲视殡葬,手种松柏
②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
③竞陵王子良荐思远及吴郡顾暠之
④暠之卒后家贫,思远迎其儿子,经恤甚至。
⑤正以臣与晏地惟密亲,必不宜俱居显要
⑥既去之后,犹令二人交帚拂其坐处。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素对王思远以礼相待,等到他被杀,其女被废为平民,王思远以衣食资助养活她。
B.沈昭略贪赃徇私,思远据实弹劾,高宗、王宴等人让他停止做此事,思远不从。
C.建武年间,王思远跟从兄长王晏一起做尚书令,因不愿同居要职,他上书辞让。
D.王思远曾经劝说王晏,但王晏没有吸纳他的建议,且颇为得意,最终落得失败的结局。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宋建平王景素辟为南徐州主簿,深见礼遇。
(2)高宗辅政,不之任,仍迁御史中丞。
(3)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勣,本姓徐氏,名世勣,以犯太宗讳,单名勣。与父盖皆好惠施,拯济贫乏,不问亲疏。初,李密亡命雍丘,浚仪人王伯当共勣说翟让奉密为主。王世充讨密,勣以奇计败世充于洛水,密拜勣为东海郡公。越王即位,赦密罪,封魏国公;授勣右武侯大将军。武德二年,密拥众归朝。其旧境东至海,南至江,西至汝,北至魏,勣并据之,未有所。勣曰:“魏公既归大唐,此人众土地,魏公所有也。吾若上表献之,即利主之败,自为己功,以富贵,吾所耻也。宜具录州县户口,总魏公,听公自献。”使者以勣意闻奏,高祖大喜曰:“徐世勣感德推功,实纯臣也!”诏授上柱国、莱国公,赐姓李氏,令河南、山东兵。及李密反叛伏诛,勣表请收葬,服衰絰,与旧僚吏将士葬密于黎山,朝野义之。太宗即位,拜并州都督。勣在并州十六年,令行禁止,号为称职。太宗曰:“隋炀帝不能精选贤良,安抚边境,惟解筑长城以备突厥。朕今委勣于并州,塞垣安静,岂不胜远筑长城耶?”勣遇暴疾,验方云须灰可疗,太宗乃自剪须,为其和药。勣顿首见血,泣以恳谢。太宗尝闲宴,顾勣曰:“朕将属以幼孤,思之无越卿者。公往不遗于李密,今岂负于朕哉!”勣雪涕致辞,噬指流血。俄而沉醉,乃解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高宗即位,加开府仪同三司。乾封二年,寝疾,寻薨,年七十六。帝为举哀,辍朝七日。及葬日,帝登楼临送,望柳车恸哭,并为设祭。勣战胜所得金帛皆散之将士每行军用师颇任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与人图计,识其臧否,闻其片善,扼腕而从。事捷之日,多推功于下,以是人皆为用。洎勣之死,闻者莫不凄怆。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勣并据之,未有所属:归属
B.以富贵,吾所耻也邀:希求
C.总魏公,听公自献启:启发
D.令河南、山东兵总:统领

对文中划线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勣战胜所得金帛/皆散之将士/每行军用师/颇任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
B.勣战胜所得/金帛皆散之/将士每行军用师/颇任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
C.勣战胜/所得金帛/皆散之/将士每行军/用师颇任/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
D.勣战胜所得/金帛皆散之/将士每行军/用师颇任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勣从不居功自傲。在李密率众归顺朝廷后,他统辖着李密过去所占据的大片土地,但他并没有以此来求取富贵,而是详细登记了各州县的人口,全部呈报给李密,任凭他自己献上。
B.李勣颇重旧情。他用奇计打败王世充后,李密封他为东海郡公。等到李密因谋反被杀,他上表请求为李密收葬,并身穿丧服,与旧僚将士将李密安葬在黎山。此举得到朝野人士赞许。
C.李勣以称职闻名。太宗授任李勣为并州都督。李勣执政并州十六年,令行禁止。太宗批评隋炀帝不能精选贤良臣子,安抚边境,盛赞李勣镇守并州,使得边塞安宁,远远胜过修筑长城。
D.李勣善于采纳他人意见。每当与别人一起谋划事情,他都能够辨析好坏,一旦听到别人一点点好的意见,就兴奋地采纳。事情成功后,还常把功劳归于他人,因此人们都愿意为他效力。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将属以幼孤,思之无越卿者。公往不遗于李密,今岂负于朕哉!
(2)俄而沉醉,乃解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王及善,洺州邯郸人。父君愕,有沉谋。高祖入关,率军与君廓偕来,拜君愕大将军,封新兴县公,累迁左武卫将军。从太宗征辽,领左屯营兵,与高丽战驻跸山,死于阵,赠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邢国公,陪葬昭陵。
及善以父死事,授朝散大夫,袭邢国公爵。皇太子弘立,擢及善左奉裕率。太子宴于宫,命宫臣掷倒,及善辞曰;“殿下自有优人,臣苟奉令,非羽翼之美。”太子谢之。高宗闻,赐绢百匹。除右千牛卫将军,帝曰:“以尔忠谨,故擢三品要职。群臣非搜辟,不得至朕所。尔佩大横刀在朕侧,亦知此官贵乎?”病免。召为卫尉卿。垂拱中,历司属卿。山东饥,诏为巡抚赈给使。拜春官尚书。出为秦州都督、益州长史,加光禄大夫,以老病致仕。
神功元年,契丹扰山东,擢魏州刺史,武后劳曰:“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行,日三十里,为朕治边,为屏蔽也。”因延问朝政得失,及善陈治乱所宜,后悦曰: “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留拜内史。来俊臣系狱当死,后欲释不诛,及善曰:“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不剿绝元恶,且摇乱胎祸,忧未既也。”后纳之。卢陵王之还,密赞其谋。既为皇太子,又请出外朝,以安群臣。
及善不甚文,而清正自将,临事不可夺,有大臣节。时二张怙宠,每侍宴,无人臣礼,及善数裁抑之,后不悦曰:“卿年高,不宜侍游燕,但检校阁中。”遂乞骸骨,犹不许,改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卒,年八十二,赠益州大都督,谥曰贞,陪葬乾陵。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一》有删改)
【注】①掷倒:翻跟头。②搜辟:搜查清除道路。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宴于宫宴: 宴会 B.除右千牛卫将军除:拜官授职
C.来俊臣狱当死系:被拘禁 D.时二张宠怙:依仗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老病致仕②臣具表闻
B.①朕治边②庭中通南北
C.① 延问朝政得失②或 寄所托
D.①卢陵王还②鹏徙于南冥也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王及善深受器重的一组是
①皇太子弘立,擢及善左奉裕率②山东饥,诏为巡抚赈给使
③赠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邢国公,陪葬昭陵。④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
⑤清正自将,临事不可夺,有大臣节⑥卿年高,不宜事游燕,但检校阁中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①②④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及善因为父亲为国捐躯的军功被授予朝散大夫,并袭邢国公爵。
B.皇太子李弘提拔王及善做了左奉裕率,后来又提升他任三品要职,特许他身佩大横刀在自己身旁侍卫。
C.武则天特别看重王及善,提拔他为魏州刺史,王及善在治乱方面很有见解,因此被升迁为内史。
D.当时“二张”依仗自己受宠,每次侍宴,没有做臣子的礼节,王及善多次批评制止他们,这让武后很不高兴。

第Ⅱ卷(共114分)
四、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行,日三十里,为朕治边,为屏蔽也。
(2)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日:“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垓下壁:驻扎
B.骑能者百余人耳属:隶属
C.山东为三处期:约定
D.项王身十余创被:遭受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勇猛善战的一组是
①直夜溃围南出,驰走。②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③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④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⑤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⑥所杀汉军数百人。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
B.项羽带骑兵八百余,乘夜突围,过淮河,剩下百余人,到东城,部下剩下二十八骑。
C.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持短兵器与汉军接战,斩二将,杀数十百人,叱退汉军数里。
D.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感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不愿渡江,最后自刎而死。

翻译下列课本中句子。
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⑵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彦博字大临,通书记,警悟而辩。开皇末,对策高策,授文林郎,直内史省。
隋乱,幽州总管罗艺引为司马。艺以州降,彦博与有谋,授总管府长史,封西河郡公。召入为中书舍人,迁侍郎。高丽贡方物,高祖欲让而不臣,彦博执不可, 曰:“辽东本周箕子国,汉玄菟郡,不使北面,则四夷何所瞻仰?”帝纳而止。
突厥入寇,彦博以并州道行军长史战太谷,王师败绩,被执。突厥知近臣, 数问唐兵多少及国虚实,彦博不肯对,囚阴山苦寒地。太宗立,突厥归款,得还。
授雍州治中,寻检校吏部侍郎。
彦博欲汰择士类,寡术不能厌众,讼牒满廷,时讥其烦碎。复为中书侍郎,迁御史大夫,检校中书侍郎事。贞观四年,迁中书令,封虞国公。
突厥降,诏议所以安边者,彦博请如汉置降匈奴五原塞,以为捍蔽,与魏徵廷争,徵不胜其辩,天子卒从之。其后突利可汗弟结社谋反,帝始悔云。彦博善辞令,每问四方风俗,胪布诰命,若成诵然;进止详华,人皆拭目观。
高祖尝宴近臣,遣秦王谕旨,既而顾左右曰:“何如温彦博?”十年,迁尚书右仆射,明年卒,年六十三。
彦博性周慎,既掌机务,谢宾客不通,进见必陈政事利害。卒后,帝叹曰: “彦博以忧国故耗思殚神我见其不逮再期矣恨不许少闲以究其寿。”家贫无正寝,殡别室,帝命有司为构寝。赠特进,谥曰恭,陪葬昭陵。
子振、挺。振历太子舍人,居丧以毁卒。挺尚千金公主,官延州刺史。彦博 曾孙曦,尚凉国长公主。
(摘自《新唐书·列传第十六》)
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检校吏部侍郎寻:追寻
B.讥其烦碎 时:当时的人
C.宾客不通谢:谢绝
D.家贫无正寝:卧室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彦博以忧国/故耗思殚神/我见其不逮/再期矣/恨不许少闲以究其寿。
B.彦博以忧国/故耗思殚神/我见其/不逮再期矣/恨不许少/闲以究其寿。
C.彦博以忧国故/耗思殚神/我见其/不逮再期矣/恨不许少/闲以究其寿。
D.彦博以忧国故/耗思殚神/我见其不逮再期矣/恨不许少闲以究其寿。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突厥入侵,温彦博任并州道行军长史在太谷交战,官军大败,被俘。突厥多次审问他唐朝兵力多少及国家虚实,温彦博拒绝回答,被囚禁在阴山荒凉寒冷的地方。
B.温彦博善于辞令,每当被问起四方风俗,或让他宣布诰命,仿佛背诵一样流畅,他进退举止端庄而有风采,人们都拭目观看。
C.温彦博处事周密谨慎,掌管机密事务之后,为了保密他就断绝了与所有朋友的联系,只要进见皇上一定要陈述对政事利弊的看法。
D.温彦博的儿子温振历任太子舍人,服丧期间因哀伤过度去世,另一个儿子温挺娶千金公主为妻,官做到延州刺史。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魏徵廷争,徵不胜其辩,天子卒从之。
(2)高祖尝宴近臣,遣秦王谕旨,既而顾左右曰:“何如温彦博?”
(3)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