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今天人们所说的“茶马古道”,源自古代的“茶马互市”,即先有“互市”,后有“古道”。而“茶马互市”是我国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贸易形式,唐代文献中就已经有所记载。
到宋代,内地茶叶生产飞速发展,其中一部分茶叶“用于博马,实行官营”,在四川的名山等地设置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茶马司”。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当时契丹、西夏和女真等少数民族的崛起对两宋政权造成严重威胁,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在这种情况下,“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那么,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呢?因为藏族非常喜欢饮茶。招待客人,首先端出来的就是茶;外出旅行,必带的也是茶;累了,饮几口热茶能立即消除疲劳;病了,饮一口浓茶能解毒去病;用煮过的茶叶喂牲畜,马吃了长膘快,牛吃了增加奶量。尤其藏族平时食用肉、乳较多,喝茶可以解油腻、助消化。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藏族来说,他们并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唐宋以后,汉藏人民之间通过“茶马互市”建立起来的友谊,一直延续到元、明、清。元代为了加强对藏区的管理,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从此 “茶马古道”既是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又是治藏安藏之道。
到了清代,“茶马互市”作为一种重要制度逐渐从历史地平线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边茶贸易”制度。藏族对茶叶的需求有增无减,对其他产品如丝绸、布料、铁器等的需求也开始增加;而内地对藏区马匹的需求虽然减少,却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虫草、贝母等珍贵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这样,汉藏之间的贸易范围更加广泛,骡铃声声,马蹄阵阵,“茶马古道”沿线的民间贸易更加繁荣。
“茶马古道”作为连接内地与康藏地区的交通大动脉,历经唐、宋、元、明、清,虽然最终消失,但它对促进康藏地区经济发展、加强汉藏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不容低估。
下列关于“茶马古道”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所谓“茶马古道”是汉藏两族之间由于长期以茶易马而形成的贸易通道。
B.在宋代,“茶马古道”上的巨额茶利收入是当时全国军费的主要来源。
C.“茶马古道”到元代已成为一条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和治藏安藏之道。
D.“茶马古道”为发展经济、团结人民和国家统一发挥了很大的历史作用。

关于宋朝统治者重视“茶马互市”的目的,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与藏族等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
B.以茶易马,可以满足国家连年战争中对马匹的迫切需要。
C.汉藏之间的贸易往来,有利于维护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D.藏族非常喜欢饮茶,以马易茶可以满足他们对茶叶的需求。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为了官营茶马贸易的需要,宋朝在四川一些地方设置了“茶马司”。
B.茶叶在藏区可谓物尽其用,除供人饮用外,煮过的茶叶还拿来喂牲畜。
C.历史上,藏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需要外界供给除茶叶以外的东西。
D.“边茶贸易”取代“茶马互市”,促使汉藏民间贸易更加繁荣兴旺。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论述类文本阅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书的境界
①读书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可是有境界高低之分。人的悟性不同,所达到的境界也不同。
②第( )境界:不看书。这时的读书人,对一切,放眼书林,不过是些话在换说法,看一切书,犹如晴空皓月。
③第( )境界:理解书。这时的读书人,因为精研,理解了写书人的心,不再,将心比心,与作者有心心相印的默契,知道了立言的难处。
④第( )境界:怀疑书。这时的读书人读的书精而专,有了自己的看法。开始了横向比较,发现了书中的诋误。开始觉得写书人也不对,开始对书中的错误挑刺,每发现一处前人没有发现的错误,就高兴得睡不着觉。
⑤第( )境界:尽信书。刚开始的读书人,觉得书里讲的都是对的。道理很简单,白纸黑字在那里,那还有假?不过这时的人,读书是为了功利、为了前途读书,书读过用后就忘。这是读书的最低境界。
⑥()境界:乱读书。这时的读书人,因为喜好而读书,一看见书,就有读的欲望,不管书的内容适合不适合自己,是书就读,囫囵吞枣。读的书积在肚子里,消化不了,却以读书多而
1、浏览全文,说说第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2、联系上下文,将“吹毛求疵”、“沾沾自喜”、“融会贯通”三个词语依次填到文中的横线上。
3、文章的段落顺序打乱了,细读文段,请在括号里标上“一”、“二”、“三”、“四”、“五”的字样。

4、搜索记忆,写出你所崇尚的读书名言(至少2条),能写出作者或出处更佳。并自创一条读书名言。

土壤是怎样形成的
(1)大约几十万万年以前,当地球还是非常年轻的时候,地面上尽是高山和岩石,既没有平地,也没有泥土。大地上是一片寂寞荒凉的景象,毫无生命的气息。
(2)白天,烈日当空,石头被晒得又热又烫;晚上,受着寒气的袭击,骤然变冷。夏天和冬天相差得很厉害。几千万年过去了,这一热一冷,一胀一缩之间,终于使石头产生了裂缝。
(3)有的时候,阴云密布,大雨滂沱,雨水冲进了石头裂缝里面,有一部分石头就被溶解。
(4)到了寒冷的季节,水凝结成冰,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大,更容易把石头胀破。
(5)狂风吹起了,像疯子一样,吹得飞沙走石,连大石都摇动了。
(6)还有冰川的作用,也给石头施上很大的压力,使它们破碎。
(7)就是这样:日晒、雨打、风吹和冰川的作用,几千万年过去了,石头从山上滚落下来,大石块变成了小石块,小石块变成石子,石子变成沙子,沙子变成泥土。
(8)a、日子久了,山谷就变成平地。b、这是风化过程。c、这些沙子和泥土,被大水冲洗而下,慢慢地沉积在山谷里。d、从此,漫山遍野都是泥土。
(9)但是呀,泥土还不是土壤,泥土只是制作土壤的原料。要泥土变成土壤,还得经过生物界的劳动。
(10)微生物是第一批土壤的劳动者。在生命开始那一天,它们就参加建设土壤的工作了。微生物是极小极小的生物,它们的代表是原虫、藻类、真菌、放线菌和鼎鼎大名的细菌。
(11)这些微生物繁殖力非常强盛,只要有一点水分和养料,就会迅速地繁殖起来。它们对于养料的要求并不高,有时有点硫磺和铁粉就可以充饥,有时能吸取到空气中的氮也可以养活自己,于是泥土里就有了氮的化合物的成分。同时,泥土也变得疏松了些。这是泥土变成土壤的第一步。
(12)但是,微生物的能力究竟有限,它们身子很小,不能改变泥土的整个面貌,只能为比它们大一点的生物铺平生活的道路。经过若干年以后,另外一种比较高级的生物——像地衣之类的东西——就在泥土里出现了。它们的生活条件稍微高一点,它们死后,泥土里的有机质和腐植质的成分又多了一些,泥土也变得更肥沃一些。
(13)随着生物的进化,苔藓类和羊齿类的植物相继出现了。
(14)每一次更高一级的生物的出现,都给泥土带来了新的有机质和腐植质的内容。
(15)这样,慢慢地,一步一步地,泥土就变成了土壤。
(16)如果没有生物界的劳动,泥土变成土壤是不能想象的。
(17)不过,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泥土、不同的气候、不同的地形和不同的生物,都会影响土壤的性质。
(18)对于植物的生活来说,随着自然的发展,有时候土地会变得更加肥沃,有时候土壤也会变得贫瘠。
(19)农民带着锄头和犁耙来同土壤打交道,要它们生产什么就生产什么,要它们生产多少就生产多少。在人的管理下,土壤正在不断地发生新的变化。
1、第(7)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其中的“日晒”、“雨打”、“风吹”和“冰川”四个词语的顺序能否调换?请说明理由。


2、阅读第(8)段,仔细揣摩句间的联系,将打乱顺序的a、b、c、d四句按正确的程序排列应该是
3、读完全文,你知道了泥土变成土壤必须的条件是,哪些因素会影响土壤的性质呢?
4、“但是,微生物的能力究竟有限,它们身子很小,不能改变泥土的整个面貌,只能为比它们大一点的生物铺平生活的道路。经过若干年以后,另外一种比较高级的生物——像地衣之类的东西——就在泥土里出现了。”这段话中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一 笑 而 过
马国福
①面对失败和挫折,一笑而过是一种乐观自信,然后重整旗鼓,这是一种勇气。
②面对误解和仇恨,一笑而过是一种坦然宽容,然后保持本色,这是一种达观。
③面对赞扬和激励,一笑而过是一种谦虚清醒,然后不断进取,这是一种力量。
④面对烦恼和忧愁,一笑而过是一种平和释然,然后努力化解,这是一种境界。
⑤失败和挫折是暂时的,只要你勇于微笑。误解和仇恨是暂时的,只要你达观待之。赞扬和激励是暂时的,只要你不耽于梦想。烦恼和忧愁只是暂时的,只要你不被它左右。大海茫茫,百舸争流,不拒众流方为沧海。芸芸众生,人生无常,不被艰难困苦吓倒,方显英雄本色。风雨欲来,春花凋落;凭栏眺望,阳光总在风雨后。潮涨潮落,云卷云舒,闲庭信步,高挂前进的风帆,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前方就是成功的彼岸。
⑥别再留恋破碎的圆梦,别再徘徊往日的幸福光环,别再计较人生的得失,别再担忧明天的天气,既然选择了前方就只顾风雨兼程,微笑着欢送不愉快的阴云吧,不要让暂时的烟云遮挡你的眼睛。不要因为今天的痛苦就否定明天的幸福。不要因微小的成功而迷失了方向,路漫漫其修远,我们还需上下求索。不要因为眼前的风雨而否定明天的阳光,因为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也不要因为错过了星星而哭泣,否则我们会错过月亮。
⑦既然,这一切都是暂时的,我们为什么不一笑而过,忽略不计,从头再来呢?
⑧生活中罩在我们头上的光环和不如意的事情就像颜色不一的气泡,不论多么好看或难看,总有一天它会破灭。与其盯着不开心的东西,不如活动自己的手脚,舒展自己的笑脸,实实在在地为着理想而追求。这时候,光环会变虚,而我们的心灵却因为不懈的追求和微笑慢慢地充实起来,人生就像一条缓缓流动的河流,充实而自信,微笑就像一朵朵翻腾的浪花,带给我们进取的快乐。
⑨我们不能否定鲜花与荆棘相伴,也不能否定风雨与阳光同在,更不能否定成功与失败并存!人生不如意之时常一二,明媚之日常八九。那就一笑而过轻松上路吧,能够使自己忧伤也能够使自己快乐,这就是一笑而过的力量。
1、文章开篇的①-④段之间的顺序能调换吗?为什么?


2、读书如品茶,要细细品出其茶香,就要用心咀嚼“文字”茶叶,试品味出“也不要因为错过了星星而哭泣,否则我们会错过月亮”的深刻内涵。


3、观察并感受,依照例句再仿写一组句子。例句:“人生就像一条缓缓流动的河流,充实而自信;微笑就像一朵朵翻腾的浪花,带给我们进取的快乐。”
仿句:人生
微笑
4、文中多处借用古诗词,似信手拈来,给文章增添不少诗意,你能找出来吗?写出原句及其作者。(多多益善!)


生活的滋味
①“生活过得没有滋味……”
②确实,常常听得人抱怨,生活就像一部放映了千百回、老得泛黄的电影。乏味、单调、重复,成天就是上班、下班、买菜、做饭、睡觉、看电视,没有一点新鲜玩意儿。
③一日,闲极无聊翻看杂志,很快被一则小故事吸引了:一位小女孩随妈妈赶集,在商店的橱窗里她看见了一件美丽的羊毛披肩。“妈妈的生日就要到了,要是能送给妈妈多好啊!”小女孩偷偷溜到商店,她想用自己最珍爱的项链换披肩。不,孩子,老板摇摇头,你的项链最多值5块钱,而披肩却要40块钱。小女孩急了,她恳求老板千万留着披肩,她一定会再找些东西来换的,接下来的一个月小女孩非常忙碌,她常常背着母亲藏匿一些东西,有时还独自一人去沙漠。又到了赶集的日子,小女孩骄傲地递给老板一坛野蜂蜜,说:“若不够,我下次再带些来。”老板一眼就看见她那双被蜜蜂蜇得伤痕累累的胳膊,沉吟了一会儿,遗憾地说:“真抱歉,披肩已经卖出去了。”小女孩一下呆住了,风暴般的愤怒和忧伤充斥了她的心。她没有哭,一言不发地回到了家。“孩子,桌上有你一个包裹。”母亲招呼她。小女孩打开包裹一看,正是那条披肩!里面还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有一颗纯洁的心,孩子,这是你给母亲的礼物,也是我给你的一份礼物。祝你快乐。”
④这是一个多么美丽而温馨的故事,美丽得让人妒嫉,为什么上帝不为我安排如此美妙的经历?
⑤或许是嫉妒而生出“恶念”吧,心中琢磨,a.如果她没有忍着蜜蜂蜇刺的疼痛去采蜂蜜,b.如果小女孩只是漠然地走过橱窗没有注意到那条美丽的披肩,c.如果她没有想起母亲的生日,没有萌生出让母亲喜说的愿望,那么,这个美丽的故事还会发生吗?
⑥看来,不是上帝做了巧妙的安排,而是小女孩以自己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演绎出了这么一段美妙的经历。
⑦现在再来看看我们所谓无聊而单调的生活罢。我们每天急匆匆赶着上班、下班,从来也没时间关注一下街边的橱窗;我们每天与左邻右舍擦肩而过,只是简单地点点头,从来没心情停下来好好聊一聊;我们漠然地看着雨地里狼狈奔跑的路人想不起和他共享自己的雨伞;我们漠然地看着树上苹果坠地,从来不愿费脑子去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是的,我们每天目的明确、心无旁骛地忙碌着,上班、下班、买菜、做饭、看电视、睡觉,除了这些以外,我们还关注过什么?我们还思考过什么?我们还参与过什么?我们还付出过多少爱心?我们不得不痛苦地承认,不是生活太单调、太乏味,而是生活中的人太麻木、太冷漠、太机械、太刻板、太怠惰……
⑧生活真的像是一幕没有脚本的话剧,一个单调的演员,在几十年的生命历程中永远只是重复着上班、下班、吃饭、睡觉的老调;而一个优秀的演员,他总是充满爱心去关注,充满热情去感受,充满激情去参与,充满智慧去思索,勇敢无畏去冒险,坚持不懈去奋斗。
⑨试试看,再看见雨中狂奔的路人,递上一把雨伞,或许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就会由此发生;再遇见面熟而陌生的邻居停下来好好聊一聊,或许就会聊出一个新的事业;再经过橱窗,想一想年迈的老母亲,或许你会带给她一个终生难忘的惊喜……
⑩生活过得没有滋味?再想一想,还是我们自己没有滋味?
1、请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藏匿()怠惰()蜇()心无旁骛()
2、文中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两种描写方法,请你合理想像,将她此时的心理活动描绘出来。(50字左右)


3、第⑤段中划线部分的语序有错误,请排列正确的顺序(只写序号)并说明理由。
正确语序:
理由:
4、第⑥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其中“执着”、“爱心”、“努力”、“诚心”从文中漏掉了,请按序将它们填到文中横线上。


5、文中的小女孩为什么会有如此美丽的经历?请用原文回答。

捡到金子之后
王 茜
在一片峡谷中,住着一个牧童和他的妈妈。为了生存,牧童每天都要上山砍柴、放羊,日子很苦。牧童真希望自己能得到一块金子,哪怕很小。
这天,牧童又上了山。
望着人迹罕至的山脊,荒凉而贫瘠的土地,颤巍巍地矗立在山坡上的可怜的小木屋,他不禁叹了口气,一屁股坐在地上。“哎哟!”牧童突然跳了起来。地上隐约有一束金光射来——金子!牧童瞪大了眼睛,一捋袖子,使劲地挖起来。好大的一块!牧童兴奋地抱起金子,飞一般下山去了。
“我挖到金子了!”牧童喊着,跑进屋,双手把金子捧到妈妈面前。
妈妈注视着牧童的一举一动,没有说一句话,轻轻将牧童拉到身边……
牧童不解地望着妈妈。
妈妈感叹道:“那不属于你的金子,它没有什么价值。相反,它也许会给你带来厄运。”“不,它能使我们富裕。”牧童争辩着。妈妈摇了摇头。
牧童感到失望而愤怒,他抱紧金子,说:“我要证明给你看。”然后,他跨出了家门。
牧童来到一个小镇。他将金子背在背上,手里攥(zuàn)着敲下的一小块,走进一家首饰店。老板将这一块金子举到眼前,用狐疑的眼光瞟了牧童两眼,说:“你从哪儿弄来的?”“山上捡的。”牧童随口说了句,便赶紧闭了嘴,抢过金子,快步走出了店铺。
他走进酒店,走进衣店,走过大街小巷,处处都有人投来狐疑的目光。牧童渐渐害怕起来。
傍晚,牧童心惊胆战地走在无人的街上,心中涌起不祥的预感。
“把你的包放下。”突然,一个可怕的声音从背后传来。
牧童猛地一回头。那人伸手就抢包,牧童赶紧护住。几个回合,牧童有些不支。就在此时,只见一位道士一闪而出,弹指一击,那人立即倒地。牧童目瞪口呆,赶紧屈膝相谢。道士却已渐渐远去,只给他留下一句话:
“只有自己创造的东西才属于你。”
猛然间,牧童想起他妈妈的话,懊悔万分。
当晚,牧童离开了小镇,在一个偏僻的地方,将金子埋进深深的地下,他不愿再让这金子迷惑他人。
牧童终于又回到了山沟里。他不再企求金子,而是开始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植树种草,开荒种田,放羊养牛,还养花种果树,凡是能做到的,他都尽力去做。
……
秋天,牧童爬上高高的山顶,遥望洒满自己汗水的山谷。多美啊!生机盎然的山林,处处是鸟语花香;绿茵茵的草地上,成群的牛羊在悠闲地吃草;美丽的果林散发着浓浓的芳香;当年山坡上的木屋如今变成了“美丽的空中楼阁”;盛开的花圃把山坡装点得格外迷人……一切都变了。
“我的金子。”牧童自豪地说。
1.速读全文后回答,这篇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作者围绕“金子”精心安排了文章的思路。请再读文章,理清作者的思路,在括号内填写合适的内容。
希望得到金子——( ) —— 金子带来厄运( )
3.道士留下的“只有自己创造的东西才属于你”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文章结尾处“‘我的金子。’牧童自豪地说。”这里的“金子”指的是什么?

4.牧童从开始“抱”着金子到后来将金子深“埋”地下,他前后不同的举动表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
金子,在不同人的眼里有着不同的含义。
守财奴说:金子是我的生命。
化学家说:金子是一种贵重金属。
创业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