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提出用电场线形象描述电场;用磁感线形象描述磁场的物理学家是法拉第,因此“法拉第”被称为“力线之父”。高二学生在学习电场知识时,形成了以下结论性观念,你认为正确的是 ( )
A.描述电场的电场线并不是客观存在的,仅是一种科学物理模型。因此,电场也是客观不存在的 |
B.在电场中某点处,当放入正检验电荷时,受到的电场力方向向右;当放入负检验电荷时,受到的电场力方向向左。因此该点处电场强度E的方向与检验电荷的电性有关 |
C.在某电场中,引入一个初速度为零的负检验电荷放在某处,仅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负检验电荷由该处移到某一个位置时,则其电势能一定减少。 |
D.在描述电场的物理量:电势、电势能、电势差、电场强度中,电势差和电场强度为矢量 |
关于物态和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晶体和非晶体都有确定的熔点 |
B.浸润和不浸润现象都是分子力作用的表现 |
C.影响蒸发快慢以及影响人们对干爽与潮湿感受的因素是空气的绝对湿度 |
D.液晶是一种特殊物质,它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像某些晶体那样有光学各向同性 |
某机器内有两个围绕各自固定轴匀速转动的铝盘A、B,A盘上固定一个信号发射装置P,能持续沿半径向外发射红外线,P到圆心的距离为28cm。B盘上固定一个带窗口的红外线信号接收装置Q,Q到圆心的距离为16cm。P、Q转动的线速度均为4π m/s。当P、Q正对时,P发出的红外线恰好进入Q的接收窗口,如图所示,则Q每隔一定时间就能接收到红外线信号,这个时间的最小值为()
A.0.42sB.0.56sC.0.70sD.0.84s
如图所示,M、N和P是以MN为直径的半圆弧上的三点,O点为半圆弧的圆心,.两个带电量相等的异种点电荷分别置于M、N两点时,O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1.将置于N点处的点电荷移至P点时,O点的场强大小变为E2.则E1与E2之比为()
A.![]() |
B.![]() |
C.![]() |
D.![]() |
图示为一列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实线为t=0时刻的波形图,虚线为t=0.6 s时的波形图,波的周期T>0.6 s,则()
A.波的周期为2.4 s |
B.在t=0.9s时,P点沿y轴正方向运动 |
C.经过0.4s,P点经过的路程为4m |
D.在t=0.5s时,Q点到达波峰位置 |
如图所示,轻绳的两端分别系在圆环A和小球B上,圆环A套在粗糙的水平直杆MN上。现用水平力拉着绳子上的一点O,使小球B从图中实线位置缓慢上升到虚线位置,但圆环A始终保持在原位置不动。则在这一过程中,环对杆的摩擦力f和环对杆的压力FN的变化情况是()
A.f不变,FN不变 | B.f增大,FN不变 |
C.f增大,FN减小 | D.f不变,FN减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