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图所示粘性末端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乙、丙黏性末端是由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产生的 |
| B.图乙中的酶切位点在A与G之间 |
| C.如果甲中的G发生突变,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能不能识别该切割位点 |
| D.构建重组DNA分子所用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分别作用于a处和b处 |
当细菌进入体内组织后,吞噬细胞会对细菌进行吞噬,并处理呈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吞噬细胞特异性地识别并吞噬细菌抗原 |
| B.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
| C.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B淋巴细胞 |
| D.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 |
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 |
| 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 |
| C.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可表示为(A2+B2+C2) |
| 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
赫尔希和蔡斯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与无32P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经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离 |
| B.32P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也能检测到少量的放射性 |
| C.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降低 |
| D.本实验结果说明DNA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具有连续性 |
如图为某遗传病的家系图,据图可以做出的判断是( )
| A.母亲肯定是纯合子,子女是杂合子 |
| B.这种遗传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
| C.该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 D.子女中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父亲 |
不同基因型的褐鼠对灭鼠灵药物的抗性及对维生素K的依赖性(即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维生素K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表现如下表。若对维生素K含量不足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进行处理,则该褐鼠种群中 ( )
| 基因型 |
rr |
Rr |
RR |
| 对灭鼠灵的抗性 |
敏感 |
抗性 |
抗性 |
| 对维生素K依赖性 |
无 |
中度 |
高度 |
A.基因r的频率最终下降至0
B.抗性个体RR:Rr=l:1
C.基因型为RR的个体数量增加,rr的个体数量减少
D.绝大多数抗性个体的基因型为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