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OA、OB为不同经线,假设此日B所在纬线刚好出现极昼现象且纬度值为X°,A点纬度为Y°,A点位于B点西南方A、B位于同一半球。读图,回答下列各题。此日A地同纬度的另一半球的某地正午太阳高度为:
A.(X-Y)° | B.(180-X-Y)° |
C.2(X-Y)° | D.(90-Y)° |
若X的值逐渐缩小,则:
A.益阳市的白昼变短 | B.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
C.南半球的极昼范围逐渐缩小 | D.地球公转速度变慢 |
下面两图分别是是我国公路、水运、铁路、民航货运周转量与客运周转量所占百分比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按W、X、Y、Z顺序分别对应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A.公路、民航、铁路、水运 | B.铁路、公路、水运、民航 |
C.水运、公路、铁路、民航 | D.公路、铁路、水运、民航 |
导致X运输方式的货运和客运周转量,1996年比1985年明显增长的原因是()
A.高速公路里程大幅增长 | B.铁路全面提速 |
C.民航机场数目增加 | D.水运条件明显改善 |
下图中,a、b为等高线,c、d、e为等压线,箭头表示风向,回答下列问题。对图中地理事物描述正确的是
A.该地区位于北半球 | B.图中湖泊是外流湖 |
C.图中等压线的数值关系为c<d<e | D.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关系为a<b |
未来一两日,该湖泊经历的天气变化最可能是
A.转阴雨,气温降低 | B.阴转晴,气温升高 |
C.阴转晴,气温降低 | D.转阴雨,气温升高 |
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地层形成的顺序为①②③④⑤ |
B.先形成断层,后发生②处的岩浆侵入活动 |
C.图中褶皱和断层是同时形成的 |
D.华北平原与M地形成原因相同 |
若图示河流长度为153千米,两岸的地质条件相似。则
A.河口附近的岛屿更容易和e岸相连 |
B.a b c三地自然带差异的主导因素为水分 |
C.a河段以沉积为主,b河段以侵蚀为主 |
D.甲可能是夏季风,不可能是台风 |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A.侵蚀作用、岩浆喷出、沉积作用 |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
下图是我国某地社会可持续发展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下列关于该地1985~1995年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A.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 B.资源能源消耗维持在较高水平 |
C.经济发展指标基本无变化 | D.人地关系协调发展 |
该地社会可持续发展趋势最好的时期是
A.1985~1990年 | B.1990~1995年 |
C.1995~2000年 | D.2000~200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