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示区域内最长河流的水文特征。
(2)描述南回归线以南区域地形的主要特征。
(3)图中R区域的两片沼泽在不同季节会呈现离合变化的现象,请分析原因。
(4)比较甲、乙两地在图示季节气温和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
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 |
城市化水平(%) |
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 |
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 |
|
全国 |
1.00 |
52.57 |
1.00 |
1.00 |
青海 |
0.86 |
47.44 |
0.14 |
0.95 |
河南 |
0.82 |
42.43 |
7.74 |
1.07 |
黑龙江 |
0.93 |
56.90 |
1.00 |
0.29 |
浙江 |
1.65 |
63.20 |
0.83 |
2.56 |
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人均GDP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
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
C.人均GDP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
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
我国三江平原水稻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打破了传统的“南稻北麦”格局,三江平原可以种植水稻的最主要原因是()
A.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 B.日出最早,光照充足 |
C.地势低平,黑土广布 | D.雨热同期,水源充足 |
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最有可能是 ( )
A.植被破坏 | B.气候变化 |
C.人口数量增多 | D.围湖造田 |
古诗曰:“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诗中桑落洲即指江心洲,多位于河流下游,一般是由于()
A.河道凹岸流水侵蚀而成 | B.河流水位下降,河床露出而成 |
C.河流涨水淹没沙洲而成 | D.河道变宽之处,泥沙淤积而成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半岛西海岸峡湾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并简述的形成过程。
(2)分析甲半岛西海岸冬季多雾的自然原因。
(3)说明甲半岛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原因。
水量盈余率是衡量水库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下图为北半球某水库各月水量盈余率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2月份水库的蓄水量最大 |
B.3月份水库的蓄水量最大 |
C.6月份水库的蓄水量最小 |
D.9月份水库的蓄水量最大 |
该水库库区所处的自然带最有可能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D.温带针叶林带 |
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土壤或岩层中冻结的冰在白天融化、晚上冻结,或者夏季融化、冬季冻结。这种融化、冻结的过程称为冻融作用。经冻融分选作用,泥土和小的岩屑集中在中间,大的岩块被排挤到周边,呈多边形或近圆形,好像有人有意将石头摆成一圈,这种地貌叫作石环。读图,回答下列各题:石环地貌形成的必要条件有()
①地形起伏较大 ②岩石块颗粒大小均匀
③有充足的水分 ④气温在零摄氏度上下波动的持续时间较长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下列地区中可能发育有石环的是()
A.撒哈拉沙漠 | B.云贵高原 |
C.西西伯利亚平原 | D.亚马孙平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