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宇宙飞船M绕地球公转轨道及方向的示意图。M第一次到达P点时的时间是2013年5月5日16时(美国太平洋时间),飞船往返于最南与最北的时间间隔是1小时。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飞船M第二次到达最北时的位置大约是( )
| A.165°E,30°N | B.165°E,30°S |
| C.150°E,30°N | D.180°,30°N |
飞船M第二次到达P点时,太平洋时间为( )
| A.5月6日8时 | B.5月7日16时 |
| C.5月8日16时 | D.5月6日16时 |
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水循环环节)。
有关各地区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东亚地区:环节①的水量7月份较小 |
| B.南亚地区:环节②的水量1月份较大 |
| C.地中海沿岸:环节③的水量7月份较小 |
| D.开普敦附近:环节⑥的水量7月份较小 |
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人类活动对环节①的影响最大 |
| B.修建水库可以减少环节⑤的水量 |
| C.植树造林可以使环节④的水量增加 |
| D.跨流域调水可以改变环节③水量的季节变化 |
下列地理现象中,不参与海陆间水循环的是
| A.天山冰川融化 |
| B.黄河水注入渤海 |
| C.东南沿海夏秋登陆的台风 |
| D.南亚地区的西南季风 |
2010年中秋时,地球距离月球约为40万公里,上海市民看到的中秋月是近18年来最小的。当中秋月最圆时,又恰逢24节气中的“秋分”,即“秋分”和望月发生在同一天。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平均约为
| A.12°/天 | B.13°/天 | C.15°/天 | D.1°/天 |
2010年中秋时,月球绕地球公转的速度应比平均公转速度
| A.慢一些 | B.快一些 | C.一样快 | D.不能判断 |
2010年中秋节当天,上海
| A.白昼长度大于夜晚 | B.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
| C.太阳从正东方升起 | D.日月基本同升同落 |
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纬度、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和洋流等。
根据图中信息判定该地区位于
| A.亚洲 | B.南美洲 |
| C.北美洲 | D.非洲 |
图中甲地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 B.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
| C.热带沙漠气候 | D.热带季风气候 |
如图反映的是我国M、N、P三地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情况。
表示夏至日情况的一组是
| A.M1、N1 | B.M2、N2 |
| C.M1、P2 | D.N1、P2 |
三地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P>M>N | B.N>M>P |
| C.M>N>P | D.P>N>M |
花岗岩具有质地坚硬,耐腐蚀抗风化的优点,是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高级建筑材料。按岩石的成因分类,花岗岩属于
| A.侵入岩 | B.喷出岩 | C.沉积岩 | D.变质岩 |
下列我国名山中,属于花岗岩山体的是
| A.长白山 | B.华山 | C.张家界 | D.泰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