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杭州自2月以来,出现持续1个多月的低温阴雨。2012年3月7日22点30分左右,杭州九溪附近发生黄土土体塌方,滑坡土方占据了之江路2/3路面。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诱发这次滑坡的主要原因是
A.黄土质地疏松 | B.山体因修筑公路被劈,基部失去支撑 |
C.长期的连续降水 | D.之江路交通繁忙,车流量大引发震动 |
下图为等高线地形图,最能体现滑坡地貌的是
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中B、C、D依次代表()
A.经济系统、生态系统、社会系统 B. 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系统
C. 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 D. 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系统关于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正确的是()
A.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前提,所以只要经济数量能提高,环境治理可以以后再考虑 |
B.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所以只要社会平等自由了,生活质量可以适当降低 |
C.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所以要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 |
D.可以按先后顺序、分阶段从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指导人们的行为 |
目前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仍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这体现了()
A.公平性原则 | B.持续性原则 | C.共同性原则 | D.阶段性原则 |
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结合中国政区图,回答下列各题。甲区域和乙区域相比,气候的差异是()
A.甲区域作物生长期较长 | B.甲区域降水较少 |
C.乙区域大陆性较强 | D.甲区域高温多雨 |
符合乙区域土地特点的是()
A.广泛分布在此地区的水稻土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 |
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 |
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
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 |
丁省与丙省相比()
A.劳动力资源丰富 | B.陆地交通便捷 |
C.第一产业比重小 | D.第三产业比重小 |
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区城市分布图(图甲)和该地区1976年—2008年产业结构变化图(图乙),回答下列各题。有关图甲所示地区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地区地形以低山为主 | B.该地区聚落主要沿交通线分布 |
C.乙城市可发展为交通枢纽城市 | D.甲城市适合发展钢铁工业 |
从图乙中无法看出的是()
A.第二产业比例变化最小 | B.第三产业比例增速最快 |
C.第二产业比例最大 | D.第一产业产值下降 |
松嫩平原与长江三角洲气候的共同点是雨热同期,原因是()
A.同属温带地区 | B.气候的大陆性强 |
C.同属东部季风区 | D.都是平原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