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图”,回答问题。(10分)
(1)试分析图中甲、乙两处日照时数的不同及原因。
地点 |
年日照时数比较(多/少) |
原因 |
甲处 |
|
|
乙处 |
|
|
(2)乙附近沿海地区的主要农业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饷该种农业生产的有利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图中对应空白框内(每字母限填一次)。
a.臭氧空洞 b.全球变暖 c.酸雨 d.森林锐减
(2)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甲图所示的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的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
(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
(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
(4)影响人地关系演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PI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提出了三种不同的预案,其气温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按A预案,全球自2000年起,平均气温每10年升高约________℃;至2100年,按B预案和C预案,全球平均气温将比A预案分别低________℃和________℃。
(2)用直线将三种预案与其相应的能源消费结构连接起来。
(3)简述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
(4)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全球变暖需遵循的最主要原则是什么?为什么?
读某历史名城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老城区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老城区中①区域和②区域形成较早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新城区出现主要是受什么区位因素影响?__________________。老城区的形态大体伸展成________,这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如图为某省轮廓图,判断:
(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省的一些著名的城市大多是沿________分布,说明________与城市区位的关系极为密切。
(2)图中属于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的是________,其快速发展与该城市地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铁路与________(河流)的交汇处不无关系。
(3)经过该区的能源大动脉是________,图中________铁路在兰州至玉门段不走直线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