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是“我国青海湖流域1960年以来降水、气温和水位变化图”,判断下列问题。

引起青海湖水位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年降水总量       B.年蒸发总量
C.年地表径流总量 D.年地下径流总量

青海湖最主要的水循环方式是(  )

A.海上内循环 B.内陆水循环
C.海陆间水循环 D.海陆间和内陆水循环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三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等高线示意图,已知a>b。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有关P、Q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

A.P为山坡上的洼地,Q为山坡上的小丘
B.Q为山坡上的洼地,P为山坡上的小丘
C.P、Q均为山坡上的小丘
D.P、Q均为山坡上的洼地

若b的海拔高度为200米,a的海拔高度为300米,则P、Q处的海拔高度为()

A.200<P<300,300< Q <400 B.300<P<400,100<Q<200
C.100<Q<200,200<P<300 D.200<Q<300,300<P<400

若图中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同为a或同为b,则P、Q处的地形可能()

A.同为洼地或同为小丘 B.只能是洼地
C.同为缓坡 D.一处为洼地,一处为小丘

随着高速公路、轨道交通不断向郊区延伸,高速公路出入口、轨道交通站点附近成为购物、就业和人口的集聚区。随着集聚区规模的扩大,逐渐形成具备城市功能的新都市,又称“边缘城市”。下图示意美国某“边缘城市”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布局。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图示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首先出现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生产用地 B.居住用地
C.办公用地 D.零售业用地

关于图示“边缘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的昼夜流动性大
B.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
C.空间上和中心城市相接
D.建筑物的密度比中心城市大

下表是我国三个省区粮食作物构成统计表,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稻谷
小麦
玉米
其他
黑龙江
37.7
2.6
37.3
22.4

8.2
56.5
29.1
6.2
湖南
87.2
0.4
4.8
7.7


甲省可能是
A.吉林 B.河南 C.海南 D青海
湖南、黑龙江两省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分别是

A.盐碱、洪涝 B.夏季酷热、台风频繁
C.旱涝、低温 D.交通闭塞、水源短缺

下表为世界甲、乙两国主要工业区要素成本比较表。回答下列问题。

要素成本
甲国某工业区
乙国某工业区
劳动力(美元/小时)
22.50
7.00
土地(美元/平方英尺)
1.30-4.55
11.15-17.29
电力(人民币元/千瓦时)
0.41
1.00


甲国可向乙国转移

A.炼铝工业 B.普通服装工业
C.飞机制造工业 D.石油化学工业

针对表中乙国出现的各种要素成本问题,乙国工业区需

A.承接产业转移 B.扩大用地面积
C.发展高耗能产业 D.调整产业结构

图1为兰新高铁示意图,图2为保护高铁正常运行所建立的防护墙、地上隧道(新疆段占65%)等防护工程,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中发展的特色林果基地,与其形成相关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水源 D.土壤

图2中防护工程的主要作用是

A.防洪涝 B.防冻土
C.防滑坡 D.防大风

与东部地区相比,该地区高铁每公里建设成本相对较低,其原因可能是

A.气候干旱,植被稀疏 B.地形平坦,河流较少
C.人烟稀少,城市分散 D.资源丰富,需求旺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