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玉米(2N=20)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二倍体植株,下图是该过程中某时段细胞核DNA含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ab段的染色体组数为1或2;gh段的染色体组数为2或4 |
B.图中有三次DNA复制,两次着丝点的分裂,三次子细胞的形成 |
C.f点后细胞内各染色体组的基因组成相同,染色体数及DNA含量均最多时对应gh段 |
D.ab及ef、gh过程中细胞内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加倍 |
下列物质转化过程会发生在人体内的是
A.H2O中的O转移到O2中 |
B.CO2中的C转移到C6H12O6中 |
C.O2中的O转移到H2O和CO2中 |
D.C6H12O6中的H转移到C2H5OH中 |
成年雄性小鼠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有20个四分体。将该小鼠的一个未标记的精原细胞放入32P标记的培养液中培养,当该细胞进入MII后期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含有2个染色体组 | B.含有2个中心体 |
C.有20条染色体被32P标记 | D.每一极含有1条X或1条Y染色体 |
梭菌毒素“Tpel”可使动物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变性失活,而使该细胞凋亡。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研究杀死癌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蛋白质失活通过破坏肽键实现 |
B.“Tpel”能间接改变细胞内mRNA的种类 |
C.癌细胞的形态结构较正常细胞会发生变化 |
D.癌变前后,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成相同 |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
B.由F2中出现的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
C.若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接近1∶1 |
D.若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比接近1∶2∶1 |
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它是由大、小两个亚基组装而成 |
B.线粒体参与卵原细胞形成初级卵母细胞的过程 |
C.核孔是蛋白质和RNA等大分子物质出入的通道,小分子不能出入 |
D.洋葱的根尖细胞中无叶绿体,但用根尖细胞可以培养出含叶绿体的植物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