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将生长激素基因通过质粒介导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内,来表达产生生长激素。已知质粒中存在两个抗性基因:A是抗链霉素基因,B是抗氨苄青霉素基因,目的基因要插入到基因B中,而大肠杆菌不带有任何抗性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导入大肠杆菌的质粒一定为重组质粒 |
B.RNA聚合酶是构建该重组质粒必需的工具酶 |
C.可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检测大肠杆菌中是否导入了重组质粒 |
D.在含氨苄青霉素培养基中不能生长,但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能生长的可能是符合生产要求的大肠杆菌 |
下图是某同学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拍摄的显微照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板上 |
B.乙细胞中染色体被平均分配,移向细胞两极 |
C.甲和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等,DNA含量相同 |
D.统计图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可计算细胞周期长短 |
为研究高光强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用石油醚进行纸层析,下图为滤纸层析的结果(Ⅰ、Ⅱ、Ⅲ、Ⅳ为色素条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强光照导致了该植物叶绿素含量降低 |
B.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 |
C.色素Ⅲ、Ⅳ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不同 |
D.画滤液线时,滤液在点样线上连续画3次 |
下图表示某高等植物体内的生理过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Ⅰ阶段生成ATP和NADPH所需要的能量是光能 |
B.能够在叶肉细胞生物膜上进行的生理过程有I、II、III |
C.如该植物是水稻,根部在水淹较长时间后,其④过程的产物是酒精和CO2 |
D.③④过程进行的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 |
在光合作用中,RuBP羧化酶能催化CO2+C5(即RuBP)→2C3。为测定RuBP羧化酶的活性,某学习小组从菠菜叶中提取该酶,用其催化C5与14CO2的反应,并检测产物14C3的放射性强度。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菠菜叶肉细胞内RuBP羧化酶催化上述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
B.RuBP羧化酶催化的上述反应需要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
C.测定RuBP羧化酶活性的过程中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
D.单位时间内14C3生成量越多说明RuBP羧化酶活性越高 |
将一株生长正常的某种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从照光开始,净光合速率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直至为0,之后保持不变。在上述整个时间段内,玻璃容器内CO2浓度表现出的变化趋势是()
A.降低至一定水平时再升高 | B.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不变 |
C.持续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 D.升高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