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南柯子忆旧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这首词的上阕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
答: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赋得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注:①赋得:《自君之出矣》是乐府诗杂曲歌辞名。赋得是一种诗体。张九龄摘取古人成句作为诗题,故题首冠以“赋得”二字。 ②机:指织布机。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诗歌的后两句,诗人采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古代诗歌阅读
兀坐赵树吉
书帷人散后,兀坐思无端。
炉火明知夕,瓶花冻觉寒。
烽烟惊远道,升斗①恋微官。
愁绝团圆月,他乡独自看。
【注】①升斗:微薄的薪俸。结合全诗,请简要概括诗人复杂的心绪。
请结合颔联,分析诗人“兀坐”的环境特点。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见雪
毛滂
蝴蝶初翻帘绣。万玉女、齐回舞袖。落花飞絮蒙蒙,长忆著、灞桥别后。
浓香斗帐自永漏。任满地、月深云厚。夜寒不近流苏,只怜他、后庭梅瘦。这首词是如何描摹“雪”的?请简要赏析。
张炎《词源》云:“诗难于咏物,词为犹难……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体会本词结句“夜寒不近流苏,只怜他、后庭梅瘦”的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康望湖亭①
苏轼
八月渡长湖,萧条万象疏。秋风片帆急,暮霭一山孤。
许国心犹在,康时②术已虚。岷峨家万里,投老得归无。
注:①时苏轼被贬惠州,途经鄱阳湖边的南康。②康时:即匡时,以避宋太祖赵匡胤名讳。
(1)本诗首联有什么作用?
(2)请赏析颔联的写景艺术。
(3)简要概括诗歌后两联所蕴含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喜李翰①自越至
刘长卿
南浮沧海上,万里到吴台②。久别长相忆,孤舟何处。
春风催客醉,江月向人开。羡尔无羁束,沙鸥独不猜。
[注释]①李翰:散文家。官至左补阙、翰林学士。②吴台:苏州,苏州有姑苏台。请分析“久别长相忆,孤舟何处”中包含的诗人的情感。
简要赏析“春风催客醉,江月向人开”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