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两种观点反映的是

A.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 B.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
C.全面的观点和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D.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辩证认识和运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为保护好源头活水,中央早在工程建设伊始就提出“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优先地位。从哲学角度看,这体现了
①要用综合思维方式认识事物,遵循事物结构的有序性
②正确把握联系的必然性,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预测性
③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是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
④根据主观需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更利于推动事物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在30多年积累的基础上,经过3年多的不断探索,2014年终于把“香菇工厂化”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他们提出并验证成功的新型“基于二次培养的香菇工厂化生产工艺”,生产成本更低,自动化程度更高,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是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领先技术。这说明:
①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②科学实验探索世界规律是实践的重要形式
③实践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的活动
④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揭示创造真理的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全面深化改革应突出重点,对准焦距,找准穴位,击中要害,推出一批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这段话说明改革要:
①把握认识运动的反复性②辩证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③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④统筹兼顾,抓住主要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4年7月,习近平在湖北调研期间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项战略部署,一定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工作部署。下列对我国改革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②我国的改革是为了使生产关系更好地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经济基础更好地适应上层建筑的发展
③我国的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
④我国的改革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否定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5年伊始,写了16年诗的脑瘫诗人余秀华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了名人,她的作品行文质朴、感情浓烈,在微信圈中被反复传递,迅速被人熟知与谈论。余秀华在她的作品《爱》里写道:“时光有序/而生活总是给好的一面给人看/另外的一面,是要爱的”。与这句诗里包含的哲学道理相同的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