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沙化土地173.9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12%,每年由沙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巨大。荒漠化已成为严重威胁中华民族生存空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挑战。由此可见,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要
A.统筹城乡发展,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B.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
C.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
D.要始终把GDP的增长放在第一位 |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①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中庸》)
④德不忧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沦衡》)
A. | ①② | B. | ③④ ![]() |
C. | ②④ | D. | ②③ |
《格萨尔王传》是藏民族大型口头说唱英雄史诗,西藏自治区政府成立专门机构对其进行全面的抢救和整理。这说明()
① 藏民族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传承
② 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保护民族文化
③ 自治区文化管理自治权受法律保护
④ 自治区政府履行发展文化事业的职能
A. |
A①④ |
B. |
B ①③ |
C. |
C ②③ |
D. |
D ②④ |
历史经验表明,当一国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就有可能进入以居民购买力充分释放、消费升级拉动经济增长为特征的快速发展期。2008年我国我均GDP达到3312.6美元。为了有助于实现居民购买力的释放,可以实行的措施是
A.控制银行消费贷款规模 | B.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 |
C.提高消费品的零售价格 | D.提高银行存款利率,增加居民的利息收入 |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温家宝总理说:“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克服困难也不能脱离国际经济的影响但是……‘寄汲莫若凿井’, 就是说你想从别人那里得到水不如自己去凿井。因此,我希望全体中国人都以自己的暖心来暖中国的经济。”这段话中蕴含的辩证法原理是
①内因通过外因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变化发展
②外因决定着事物变化发展的性质和发展的方向
③在事物变化过程中内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④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源泉和根据,是根本的原因
A.③④ | B.①③ | C.①② | D.②④ |
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回答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
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活动
②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④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A. | ①② | B. | ③④ | C. | ②③ | D. | 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