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美国著名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所著的《全球通史》中写到: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封建领主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大革命”是指什么?指出其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8分
(2)推动“第二次大革命”到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简要说明这次“大革命”后建立的民主共和国与以往封建王朝的主要不同。   10分
(3)美国式的民主制度最为突出的特点是三权分立,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制度设置。请问是什么制度?与美国相比较,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6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在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公民大会拥有全部的最高政权。雅典公民每隔l0天集合一次,决定国家大事。……五百人议事会的议员用抽签方法从公民中选出,五百人分成10个议员团,每年分为十个时段,每个议员团轮流执行五百人议事会的职务。
——摘自《历史研究与资源丛书》
材料二 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以下几个因素可解释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几十年中所产生的这一悲惨结果。首先,中国幅员辽阔,这使得中国内地许多年来未受到与西方交往的影响。内地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贮藏所,几十年来注重传统的文官候选人一直从那里产生。他们组成的官僚阶层由知识分子构成,而这些知识分子专注于儒家经典著作,因而,他们更强调的是伦理原则,而不是手工技艺或战争技术。这一统治阶级因以下事实而进一步受到约束:除佛教外,中国没有或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l)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希腊的民主措施? (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最坏的时期”是由谁统治的? (2分)概括是由于哪些因素造成了“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的? (7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考核官吏的内容因职务而异, 据《宋史·职官三》记载,以“七事”考核监司。七事为“一曰举官当否, 二曰劝课农桑、增垦田畴,三曰户口增损, 四曰兴利除害, 五曰事失案察, 六曰较正刑狱,七曰盗贼多寡”。以“四善”、“三最”考核守令。四善为“德义有闻、清谨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三最为“狱讼无冤、催不扰为治事之最农桑垦殖、水利兴修为劝课之最;屏除奸盗、人获安处、振恤困穷、不致流移为抚养之最”。……宋代对官吏经济政绩的考核是治吏的重要工具之一,事关对人才的选拔任用,不仅涉及到对其任职期间财政财务收支和财经法纪的审计考核,而且还要做出评价,确定等级,作为对官吏赏罚任免升降的重要依据。
——《宋代对官吏经济政绩的考核》
材料二 1901年3月,西班牙特使葛罗干照会清政府,明确提出“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冠于六部之首。7月24日,清廷发布上谕,“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1905年9月2日,光绪皇帝诏准袁世凯、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兴办学堂的折子,下令“立停科举以广学校”。
1906年规定,中央立法权由议会行使,在议会成立以前,先设立资政院作为过渡性机构。并规定内阁行使行政权,法部行使司法权。
1907年9月20日,清廷下谕先设资政院。10月11日,又令各省筹设咨议局,府州县筹设议事会。设立资政院的上谕颂布后,直到1910年10月3日,才在国会请愿的声浪中举行开院典礼。迫于形势急速变化,责任内阁于1911年成立,主要以皇族任责任内阁阁员,被时人称为“皇族内阁”。
——据人教版教材、教参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宋朝官吏考核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价清政府采取的改革措施。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述统计图选自南京师大精品课程《人文地理》教材
比较表一、表二,提取有关人口变化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予以说明。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岳麓版必修一教材
材料二 1983年1月,中曾根作为内阁总理大臣在国会上发表施政演说时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问题,……在财源分配上腾出力量,加强对外援助,以发挥日本对争取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作用,确立日本在国际事务中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大国地位。
——丹尼斯·T·雅斯托莫《战略援助与日本外交》
材料三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与西欧的关系。
(2)据材料二,指出日本以什么方式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能采取该手段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的力量”除了以上材料提到的力量之外还有哪些?
(4)综合以上材料,“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并指出影响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革命”一词的内涵和外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延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朝用什么制度打破了“部落政治”?汉朝武帝在位期间采取了哪些措施打破贵族政治的局面?
材料二“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爆裂的行动”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2)以近代中国为例,分析属于材料二所定义的“革命”有哪些?选择其中一场革命谈谈它所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家、哲学家乃至政治活动家一般认为,暴力斗争只是“革命”的一种形式,创造性的变化才是“革命”的核心内容。
——郭世佑《晚清政治革命新论》
(3)结合材料三,试以近代英、美两国为例,从制度创新的角度指出“创造性变化”的具体表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