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一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
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据此可知,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差异明显 | B.中西方传统文化不同 |
C.启蒙及现代化的原动力不同 | D.中西方政治制度不同 |
1761年《中国孤儿》英语版的序言尤其把伏尔泰的中国情结推向了极致:“够了,希腊罗马/它们都已失宠/大鹏展翅/飞向光明之源/寻找新的伦理/到东方中国之土/勇敢地把儒象之德/带到大不列颠之耳。”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希望向中国学习的根本目的是( )
A.利用儒家伦理道德规范重建欧洲道德秩序 |
B.以儒家“仁”的思想规范君主行为 |
C.以儒家思想否定教会的思想专制,为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服务 |
D.利用儒家思想中的平等理念,宣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1793年起草的法国《人权宣言》中说“自由是属于所有的人做一切不损害他人权利的事的权利……其道德界限则在下述格言之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启蒙思想源自孔子学说 |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C.自由是有限制的自由 | D.自由是民主的前提 |
据《启蒙运动百科全书》记载:启蒙运动时期,某一学说有两个灵感来源,一是英格兰的政治制度,另一个是生物学中的生机论学说。生机论不是把有机体看成机器,而是视之为力求维持动态平衡的不断变化的实体。据此推断提出此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洛克 | B.孟德斯鸠 | C.卢梭 | D.达尔文 |
一名女子说:“我不知道我算是哪国人,我的祖父因为信奉新教,被教区神父处罚终身苦力;我的父亲被老爷打成跛子;我的丈夫从军去了,我不知道他究竟是帮谁打仗。”有人批评这名女子的丈夫及家人愚蠢,竟然为剥削他们的国王、贵族、教士作战。根据这段资料的内容,该女子最可能生活在()
A.15世纪初意大利的庄园 | B.16世纪末普鲁士北部城市 |
C.17世纪英国的港口农村 | D.18世纪末法国中部的小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