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哈默被称为“红色资本家”。他23岁时到苏俄访问,为俄国人购买了100万美元的小麦,列宁接见了他,并授予他在苏俄开采石油的特许权。他81岁时乘坐自己的专机进入中国,他旗下的西方石油公司随后也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企业。以上活动分别发生在
| A.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中国处于改革开放新时期 |
| B.苏联实施“一五”计划时期;中国处于“大跃进”时期 |
| C.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中国处于“文革”时期 |
| D.苏俄实行战争共产主义政策时期;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
《西方民主史》一书指出”(美国)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分权制衡,并没有否定共同合作。罗斯福上台执政,为了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短短三个月中就提出了70多个议案,对此,国会表现了极大的合作态度,使“新政”得以顺利实行。二战后总统出兵朝鲜、越南,都未经国会批准,亦未受到国会的追究;联邦最高法院曾多次拒绝受理指控越南战争违宪的案件。”上述史实表明,美国政府各部门的制衡与合作,取决于()
| A.社会经济状况与国际形势 | B.各阶级之间的力量对比 |
| C.统治集团和民族国家的利益 | D.政府各部门权力机制不断调整 |
近代美、德、法三国曾先后于1787年、1871年、1875年制定和颁布了本国宪法。三国宪法所确立政体的相同点主要有()
①政权组织实行责任内阁制
②标志着资产阶级代议制不断完善
③议会一般实行两院制
④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③④ | D.①③④ |
2011年7月19日,美国众议院以234:190票通过削减6万亿美元的财政开支法案,该法案旨在针对目前及未来的开支采取限制性措施。不过,这一法案在很大程度上仅具有象征性意义,因为它根本不可能在参议院获得通过。总统奥巴马更明确表示,他将否决这一法案。从中获取的有关美国政治的信息不包括()
| A.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 |
| B.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
| C.参众两院可各自反对对方的法案 |
| D.总统拥有最高的立法权和行政权 |
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候选人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在决定命运的几百张选票上发生争议,最后把官司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后者一锤定音,解决了长达36天的总统难产危机。这段材料()
| 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 B.表明司法权实际上高于行政权 |
| C.显示最高法院掌握立法权 | D.说明总统人选与选民意愿无关 |
中国明朝的内阁与英国的责任内阁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是()
| A.决策机构\咨询机构 |
| B.咨询机构\决策机构 |
| C.首辅有决策权\内阁大臣拥有建议权 |
| D.皇帝的内侍机构\行政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