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前)苏联的工业已经迅速向前发展,因为政府提取了大约40%的国民收入用于再投资;相比之下,美国只提取了大约20%的国民收入。”材料强调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有效实施 | B.新经济政策提高了人民的积极性 |
C.斯大林体制促进了苏联工业化的进程 | D.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巨大成效 |
斯塔夫里阿若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 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 B.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 |
C.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 | D.“世卿世禄”制确立 |
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
A.分封制度 | B.井田制度 | C.宗法制度 | D.礼乐制度 |
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应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严格维护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 B.周礼是维护宗法分封的工具 |
C.这一规定的意图是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 | D.西周社会等级森严 |
宗法制将“国”与“家”结合在一起,其结合点主要是
A.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保障国王的权威和政治隶属关系 |
B.以家族的分配制度保障各级贵族![]() |
C.以血缘亲疏关系确立土地、财产和权力的继承,保障了国家内部的稳定 |
D.以宗法制保障权力和财产的再分配,从而稳定各级贵族的统治 |
著名史学家王国维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事;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的宗法制。对其所谓“天”的正确理解是
A.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 | B.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 |
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 D.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