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全国共计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900亿元。2011年中央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投资也将进一步向西部和“少边穷”地区倾斜,其中以车辆购置税安排的投资额将超过300亿元。这说明( )
①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②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最普遍形式
③国家财政支出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④公民自觉纳税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必要前提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宋代诗人陈与义《襄邑道中》诗云:“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首诗说明了
A.事物运动是永恒的 | B.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
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 D.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
“望梅可以止渴,画饼却不能充饥”这说明
A.意识的反作用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
B.意识的反作用有时有效果,有时没有效果 |
C.意识的能动作用巨大,但受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制约 |
D.意识的能动作用总是有限的 |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段话说明了
A.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 |
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 | 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一千年前,诗人李白如此表达了不能登月的惆怅。今天,我们通过“嫦娥一号”传回的图片清晰地感受到了月亮的倩影,千年梦想变为现实。这说明
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 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
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 D.实践具有革命性和科学性 |
有人说:“股市无常道,涨跌无常理。”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
A.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
B.规章制度具有连续性、稳定性的特点 |
C.支配事物发展的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
D.“道”、“理”是事物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