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再度邀请经济专家和企业界人士座谈把脉中国经济,李克强讲话中提出了“合理区间”概念。李克强为合理区间设置了上限和下限。“下限”主要是经济增速和就业率,“上限”指的是物价涨幅。这正好暗合了西方经济学中的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线(如下图所示)。图表中纵轴为通货膨胀率,横轴为失业率。假设a点和b点为通货膨胀率的两个临界点,c点和d点为失业率的两个临界点,A、B、C是菲利普斯曲线PC上的点,依据菲利普斯曲线,下列政策有助于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的是
①如果通货膨胀率高于a点,可以采取紧缩性的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同时可以降低失业率
②促使经济从A点向C点变化,可运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用较高的失业率来换取较低的通货膨胀率
③促使经济从B点向C点变化,可降低商业银行的贷款基准利率,用提高物价的方法换取较低的失业率
④如果失业率高于d点,可以采用扩张性政策,降低失业率,但要以提高通货膨胀率为代价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010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5%,涨幅比7月份扩大0.2个百分点。这也是22个月中的最高增幅。回答下列各题。8月份粮食价格同比上涨12%,鲜菜价格上涨19.2%,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对新涨价因素 “贡献”了70%左右。这将会( )
①一定程度上增加居民生活成本②导致食品的需求弹性增大
③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④导致食品的自身价值上升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物价上涨,使通货膨胀预期加剧。下列能够抑制通货膨胀的举措是( )
A.提高利率→投资下降→生产资料需求减少→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
B.本币升值→商品出口量增加→外汇流入减少→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
C.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减少流通中货币量→消费需求减少→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
D.扩大政府投资→生产规模扩大→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
亚当·斯密说过:“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并且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这句话强调的是( )
A.在收入分配中要杜绝出现两极分化 | B.提高经济效率是增加社会财富的根本途径 |
C.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助于协调人们利益关系 | D.分配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
在金融危机面前,许多企业承诺“不裁员”。但企业面临着一方面不减员,另一方面开工不足的难题。为应对这一难题,企业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拓展国内国际市场,扩大产品销售 | B.调整产品结构,提高市场占有率 |
C.扩大企业规模,增加生产岗位 | D.加强管理并降低成本,增加市场竞争力 |
消费是整个经济链条的最后一个环节,在经济学的意义上,投资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拉动经济增长0.2%,而消费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拉动经济增长0.8%,是投资的4倍。下列措施中,有助于促进居民消费的是 ( )
①提高银行存款利率②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③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④加快生活消费品更新换代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人们常说: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这是一种钱货两清的消费②货币在这个过程中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
③这是一个商品流通的过程 ④这里的“钱”与“货”的价值相同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