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全球化的今天,中国货币对世界经济的巨大影响是毋庸置疑的。有外国学者甚至认为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货币强权。日前,中国社会融资总量(TSF)正在不断回落,货币政策开始转向。由此,不可以推断出
A.中国经济放缓,将对许多国家的出口表现有显著影响 |
B.由于中国是一个主要的商品消费国,中国的货币政策可能导致全球商品价格下跌 |
C.中国的货币增长有可能刺激全球投资的新一轮热潮 |
D.中国货币政策的收缩将减少中国外汇储备的积累,因此将影响诸如新兴市场债券和股票等资产的需求。 |
日本大地震、地月距离接近而出现的“超级月亮”等自然现象的出现,让一些人不由想起了电影《2012》描述的世界末日来临的场面,以至有人怀疑:世界末日真的快到了么?若你要劝慰这些人,你可以对他们说()
A.物质才是世界的本原,人的主观精神并非是唯一实在 |
B.现实世界仅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而已,它是不会灭亡的 |
C.联系具有多样性,这些现象只是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上的表现 |
D.联系具有客观性,不能仅抓住事物表面的相似之处,主观臆造不存在的联系 |
杜威认为,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和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相比,没有本质的区别。这种观点否认了实践的()
A.主观能动性 | B.客观物质性 | C.社会性 | D.历史性 |
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彼此的和谐。由此可见()
①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达到更高水平的认识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科基蛙是生活在大洋洲热带地区的一种青蛙,在原有生态环境中与其他生物“和平共处”,但在“入侵”夏威夷岛后,科基蛙却打破了那里的生态平衡。这一事例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联系是普遍的,因而具体事物在联系系统中的作用是确定不变的②联系是普遍的,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特殊的、可变的③联系是普遍的,因而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④联系是普遍的,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因为()
A.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
B.认识对象不能“自言其明”,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
C.实践能够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 |
D.认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