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生理学,在经济学上则常用来解释人们的消费行为。通俗地讲:当你极度口渴的时候十分需要喝水,你喝下的第一杯水是最解燃眉之急、最畅快的,但随着口渴程度降低,你对下一杯水的渴望值也不断减少,当你喝到完全不渴的时候即是边际,再继续喝下去会越来越感到不适(负效用)。下图中的Q表示消费某商品的数量,U表示消费该商品的总效用,能合理表达该规律的是
“去年一斤6毛,现在一斤8分,新发地农贸市场的大白菜价格坐了过山车”。这则消息里所说的6毛和8分( )
A.充当了商品交换的媒介,是白菜价值的货币表现 |
B.充当了商品交换的等价物,执行了支付手段职能 |
C.反映了白菜价格的波动,传递着市场的供求信息 |
D.反映了白菜的供求状况,说明白菜处于卖方市场 |
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
A.顾客向水果店以每斤5元的价格预订10斤苹果 |
B.顾客买了10斤苹果,三天后付款 |
C.顾客用50元钱可以购买10斤苹果 |
D.顾客用50元钱买了10斤苹果 |
历史上,货币出现以前,黄金与其他普通的商品没有区别;货币出现以后,人们把货币看得很神秘,把作为货币的黄金看成是财富的象征。这是因为
A.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 |
B.货币是商品,有价值 |
C.货币都是由黄金制造的 |
D.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
某企业生产的酱油、醋等调味品因质量不合格遭记者曝光,该企业被责令立即整改。这些不合格的调味品
A.是商品,具有部分使用价值和价值 | B.不具有应有的使用价值,不是商品 |
C.是劳动产品,并用于交换,是商品 | D.是不是商品关键要看其能否被卖出去 |
劳动产品要成为商品,其关键在于
A.是否为别人所消费 | B.是否在社会分工中生产 |
C.是否与别人进行交换 | D.是否出现剩余劳动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