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 )
| A.洋务运动时期 | B.维新变法时期 | C.辛亥革命时期 | D.新文化运动时期 | 
南朝吴均在《齐春秋》中记载:“有病邪者,以问欢(人名)。欢曰‘君家有书乎?’曰:‘惟
 有《孝经》三篇。’欢曰:‘可取置病人枕边,恭敬之,当自瘥(治愈)。’如其言,果愈。后问其故,欢曰:
 ‘善禳祸,正胜邪,故尔。’”这则故事反映了
| A.儒家经典在民间被神圣化 | B.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 | 
| C.思想界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 D.儒学影响中医治疗方法 | 
《左传》记载:“(鲁)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
 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雾),为备故也。”材料所述史实
| A.标志着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 
| B.表明中国古代统治者把天文与国家社稷联系起来 | 
| C.确立了中国古代“天人感应”思想 | 
| D.实践了中国古代“制天命而用之”思想 |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抗战以来,全国人民有一种欣欣向荣的气象,大家以为有了出路,愁眉锁眼的姿态为之一扫。”抗战初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全民族团结抗日 | B.敌后战场连战连捷 | 
| C.开展新生活运动 | D.民主爱国运动兴起 | 
新中国在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及成就反映了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下列各项最能反映国际关系格局趋向多极化的是
| A.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 C.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万隆亚非会议 | D.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 |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右表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四个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其中1927~1937年处应该填写
| A.星火燎原,北上抗日 | 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 
| C.坚持和平,民主建国 |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