肽链在核糖体上合成后,进一步形成蛋白质时往往要进行加工,在加工时常常要切去一部分氨基酸,再构成蛋白质。现有一条含100个氨基酸的肽链,其中含游离的氨基14个,加工时共切去氨基酸16个,则加工后多肽链所含的游离的氨基至少还有多少个( )
A.0 | B.1 | C.2 | D.14 |
细胞代谢中某种酶与其底物、产物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酶1与产物B结合后失活,说明酶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定 |
B.酶1的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的结构取决于特定的氨基酸序列 |
C.酶1有两种底物且能与产物B结合,因此酶1不具有专一性 |
D.酶1与产物B的相互作用可以防止细胞生产过多的产物A |
对下列示意图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图甲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此时①内溶液的浓度高于②内溶液的浓度 |
B.图乙(b) 所示的过程可以表示(a) 中的Na+的运输方式 |
C.图丙曲线1为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如果将反应温度略微升高, 变化后的曲线最可能是3 |
D.图丁中的①是mRNA,该过程最终形成的②③④⑤具有相同的结构 |
关于“探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 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只是观察了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没有设计对照实验 |
B.在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
C.用龙胆紫对细胞进行染色后,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现象一定更明显 |
D.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滴加清水后均能复原 |
把一个细胞中的磷脂分子全部提取出来,在空气和水界面上将它们铺成单分子层(假定单分子间距离适当且相等),推测在下列生物中,空气和水界面上磷脂分子层的表面积与原细胞的表面积之比最大和最小的细胞分别是
①洋葱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②蛙的红细胞③人体浆细胞 ④乳酸菌细胞 ⑤酵母菌细胞
A.①② | B.③④ | C.③② | D.⑤④ |
对下图曲线模型分析不正确的是
A.若表示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底物浓度的关系,则AB段限制因素可能是酶浓度 |
B.若表示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速率与膜内外浓度差关系.则AB段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数量 |
C.若表示植物细胞产氧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则AB段限制因素可能是C02浓度 |
D.若表示环境温度与生物体内酶活性的关系,则该曲线表示的是恒温动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