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张鸣在《红色的个案—苏维埃乡村追求》中说:“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中国还存在一种‘另类’乡村政权……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他们理解的苏维埃,就是共产党的政府和‘埃(我——湘赣边界方言)政府’”。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苏维埃运动走出了中国化的道路 |
| B.苏维埃政权维护了农民的利益 |
| C.农民阶级对苏维埃政权的性质认识有误 |
| D.苏维埃运动在农村的开展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 |
19世纪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说美国“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托克维尔评说的美国精神与形象主要源于()
| A.联邦制原则 | B.中央集权原则 |
| C.分权制衡原则 | D.两党制原则 |
“当西方被定性为侵略者和剥削者(魔鬼般的西方)时,义和团对西方的反抗使中国的爱国者深感满足,并被冠以赞美之词。然而,当西方被看成是现代生活的源泉(天使般的西方)时,义和团那种毁坏西方电报电话设施、铁路和汽船的行为,则往往成为造成严重困境的缘由而遭到严厉的遣责。”上述材料体现的史观有( )
| A.革命史观、全球史观 | B.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 |
| C.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 | D.全球史观、文明史观 |
明朝时“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地主与佃农之间,“交租之外,两不相问”。此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
| A.地主与佃农间存在雇佣关系 |
| B.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 |
| C.佃农有较大的生产自主权 |
| D.租佃制抑制了佃农的生产积极性 |
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1226名代表,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普选产生的,故此次大会又被称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这次“真正的人民大会”的主要功绩是()
| A.人民代表由海选产生,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 |
| B.规定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开始成为国家主人 |
| C.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 D.人民有了行使政治权力的唯一机关 |
1921年中共“一大”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英文译稿)中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
| B.党纲通过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 C.中共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 |
| D.中共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