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 “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汉大兴兵伐匈奴,山东水旱,贫民流徙,皆仰给县官,县官空虚。(张)汤承上指,请造白金及五铢钱,笼天下盐铁,排富商大贾,出告缗令,锄豪强并兼之家。
——《汉书·张汤传》
材料三: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四: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归纳并评论材料中的经济思想。要求:归纳材料中的经济思想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654到1658年,英国在政治上存在的根本问题是,克伦威尔能否成功地使军队授予他的权力得到国家的首肯。但他目前存在两个主要障碍:一是英国人根深蒂固地厌恶军权统治,而这正是他权力的根基;另一个是下议院的传统。1649年1月,下议院被认定为国内代表人民至高无上权利的最高权力机构。该决定一经宣布,则永远不得更改。
——摘编自(英)查尔斯·弗思《克伦威尔传》
材料二一位伦敦的议员奥尔德曼·帕克,提出一项建议修改宪法和恢复君主制的提案。陆军少将们在士兵和共和分子的支持下,坚决地逐条逐条地驳斥了该法案,但最后议院以123票对62票通过决议:请护国公接受国王的称号和职责。护国公表示:“没有必要使用国王这个称号,因为其他称号也是一样。”拒绝接受国王的称号。
——摘编自(英)查尔斯·弗思《克伦威尔传》
(1)材料一中“根本问题”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克伦威尔是如何得到“军队授予他的权力”?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克伦威尔“没有必要使用国王这个称号,因为其他称号也是一样”的理解。

【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人民得享有下列之自由权……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二十九条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得票满投票总数三分之二以上者为当选。
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四十一条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全院审判宫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
第四十三条国务总理及各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四十八条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11日公布
(1)上述材料反映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思想?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重要意义。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过程中参照了美国宪法,但在权力结构上作了一些调整。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对权力结构作了哪些调整?其目的是什么?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梁启超等联合举人百余人,连署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书达于督察院,督察院不代奏,达于总理衙门,总理衙门不代奏。当时会试举人集彀下这将及万人,皆与八股性命相依,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优,遍播谣言,几被殴击。
——《梁启超全集》
材料二史称“公车上书”的这件事,大多是根据康自己的《公车上书记》一文为本的。考证当时皇上以及督察院全天的工作流水帐,证明5月2日那天肯定没有出现过一千三百名公车到督察院游行示威并且被拒的事情。当时先是大批现职官员从4月14日就开始接连上奏,4月30日起,督察院每天都有大批举人上书,到5月8日才结束,上书总量31件,签名者1555人,其中梁启超领衔广东举人80人上书,只是诸多上书中的一件。
——摘编自姜鸣《天公不语对枯棋》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对待变法的两种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归纳材料二“上书”(上奏)的特点。概括这一事件的历史地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景龙元年(公元707年)十一月敕: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太和五年(公元831年)七月,左右巡使奏:“……不合(不应当)辄向街开门户,悉令闭塞。”
——摘自《唐会要》卷八十六
材料二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摘自(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材料三暨上海开埠,外人麋集。彼时中西隔绝,风气锢蔽,洋商感于种种之不便,动受人欺。时则有宁波人穆炳元者,颇得外人之信用,无论何人接有大宗交易,必央穆为之居间……及后外人商业愈繁,穆一人不能兼顾,乃使其学徒出任介绍,此为上海洋商雇用买办之始。
——摘自姚公鹤《上海闲话》
材料四买办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投资情况(见表2)
——美国学者郝延平统计

时间(年)
类别
投资比例(%)
1883——1913
轮船航运
54.5%
煤炭开采
67.7%
1890——1910
机器纺织
23.23%
1872——1893
机器制造
27.68%

材料五 19世纪40年代,英国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大幅度降低了关税,同时与法国等国家签署了减免关税的双边协议,这一政策也推广到欧洲以外,用武力强迫中国等东方国家见面关税、开放市场……德意志经济学家李斯特曾尖锐地批评,英国自由贸易理论是把实力不同的国家放在同一起点上……
——摘自张跃发、刘养洁《民族国家与世界经济》
(1)据材料一,概括唐朝政府管理商业的举措。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的这些因素未能把中国引向近代社会的原因。
(3)据材料三,分析中国近代买办阶层出现的原因。有人认为“买办是西方殖民势力侵华的工具”,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4)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原因。评析这一政策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最近十年间(1889-1899年),美国全国之最大问题,无过托拉斯(一种垄断组织形式)。政府之所焦虑,学者之所讨论,民间各团体之所哗嚣调查,新闻纸之所研究争辩,举全国之八千万人之视线,无不集于此一点。故欲知美国之国情,必于托拉斯;欲知世界之大势,必于托拉斯。…‘托拉斯之初出也,全国视为怪物,视为妖魔。”“凡28省(州)之政府发布法律,以禁止托拉斯,华盛顿政府亦随之。幡然卒不可禁,民间组织托拉斯者,易其名而用其实,而发达且日盛一日。……知此物之发生,由于天演理势,相迫使然。愈遏之则其势愈盛,而弊亦愈深。!”
——粱启超《新大陆游记》第26—28页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经济全球化,针对这一现象,古巴总统卡斯特罗表示“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它显示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很显然,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
(1)材料一中梁启超描述了19世纪末美国社会的什么状况?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其势愈盛”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卡斯特罗认为当今全球化时代存在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