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是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顾炎武上述言论的主旨是( )
A.批判宋明理学空谈义理 | B.倡导经世致用的学术取向 |
C.提倡无研不信的为学方法 | D.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 |
写于南北朝的某书记载:“自晋宋以来,视□□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中的文字应该是
A.洛阳 | B.成都 | C.杭州 | D.广州 |
“譬犹从一大树中截枝分栽,别成一独立之新根干。”这形容的是
A.分封制 | B.王位世袭制 | C.郡县制 | D.六部制 |
19世纪中期形成的国际分工,其特点主要表现为
A.英国在对世界资源的配置利用上占据优势 |
B.欧美主要国家共同分享世界贸易中心地位 |
C.工业国的巨额投资引导亚非拉美生产方向 |
D.跨国公司成为推动国际分工发展重要力量 |
“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这段话称颂的“设计”应是
A.英国的《权利法案》 | B.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 |
C.美国的1787年宪法 |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
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是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学说第一次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这种机制包括
①各州与中央之间的分权制衡②立法、行政、司法分权制衡
③参众两院对立法权的分权制衡④不同人种间权力分配平衡
A.①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