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材料二  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因此,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在回忆录    
材料三 第三,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我们应谈尊重各圆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图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谊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使人类更加和睦。
──摘自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    
(1)上述材料反映出新中国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2分) 
(2)结合国际背景指出我国20世纪50年代外交政策的主要表现。(3分)  
(3)“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反映了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当时国际形势和国际局势分别产生什么影响?(3分)    
(4)请列举二个实例,说明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加强与世界各国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1)洋务运动“剪断了一些枝叶”表现在哪些方面?辛亥革命是如何将“大树”砍断的?何以见得“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2)陈独秀等人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进行了怎样的斗争?
材料二 1912年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即三民主义之民权);……约法还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3)材料二中为维护民主、反对专制,做了哪些主要规定?就其实践效果举例说明。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当梭伦成为政事的领导者的时候,他就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一举而永远地解放了人民,他又制定法律,下令取消公私债务,其法案曾以“解负令”闻名,意即人民卸下他们的重担。有些人想用这些事情来毁谤梭伦,事实是这样的,当梭伦要制定解负令时,他曾预先告诉一些贵族,后来,像同情平民的人所说的那样,他被他的朋友以谋胜算了,但打算毁谤他的人就说他自己也取得一份。因为这些人借了钱,买来许多土地,等到不久以后实行取消债务时,他们都成了富翁;据说后来以祖传财富闻名的那些家族就是起源于此。然而,同情平民者的估计是较为可靠的……所以我们必须认为攻讦梭伦之说是错误的。
——亚里士多德关于梭伦改革的论述
材料二(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三 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章皆数十,上鸡鸣而起,日晡乃罢,览阅奏章,犹不能尽。
——《戊戌变法记》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并指出毁谤梭伦改革的是哪些人?其理由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3)对材料三所示的现象你如何看待?
(4)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何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北宋思想家“二程”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继而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即“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自有贯通处”。明朝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则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继而提出“致良知”的认识论,即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所以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
——《中国儒学史论》
材料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终至“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中国儒学史论》
材料三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国家的权力应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国王只能行使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应当分属议会和法院。如果国王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人民就应当推翻他的统治。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宋明理学是糅合了哪些思想形成的?(2分)材料一中两位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6分)
(2)材料二中顾炎武是如何批判材料一中思想的?(2分)综合材料一、二,说明明清时期儒学发展有何特点。(2分)
(3)材料三中“理性”与材料一中“天理”有何区别?(2分)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在反封建方面有何发展之处?(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以上差异的根源。(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提出:“在一些大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还没有到来以前,经济关系或经济体制类型即为上面实行集中,下面实行农民的自由贸易。”在1922年他还指出:“每当我写到新经济政策问题时,我总要引我1918年那篇论国家资本主义的文章。这曾不止一次地引起某些青年同志的怀疑。但他们的怀疑主要是在抽象的政治方面。他们觉得,生产资料属于工人阶级,国家政权也属于这工人阶级,这样的制度就不能叫做国家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不可能高于我国当前的经济制度。”
材料二关于斯大林经济模式的两幅漫画


图一图二
材料三北大俄罗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黄宗良说:“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共产党一步步克服了苏联模式的弊端,形成了我们自己的东西,现在也可以说形成了跟苏联模式不同的另一种社会主义模式,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苏俄制定新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和直接原因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最大区别。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斯大林经济模式的突出特点及其局限性。
(3)材料三中,中国“跟苏联模式不同的另一种社会主义模式”体现出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改革开放面临新考验的关键时刻,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特色”有何突出体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74年4月华盛顿说:“我想我可以宣布一个事实,单独或集体地争取独立,这并不是这个大陆上的哪个政府或任何人的愿望或兴趣所在。”
1776年2月华盛顿又说:“我们已决心与如此不公正不通人道的国家一刀两断,我们采取这一必然会促使我们幸福的步骤,是完全应该的。”
——《华盛顿传》
材料二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利,是经过被治理者同意而产生的。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性时,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
——《独立宣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华盛顿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华盛顿采取的这一步骤在性质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2)材料二倡导了哪些原则? 作为美国第一位总统,华盛顿在其任期内采取了哪些对内对外政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