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两幅图反映的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其相似之处是
A.国共关系由对峙走向合作 | B.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
C.革命任务由反帝到反封建 | D.斗争区域从南方发展到北方 |
魏源的《海国图志》说:“机房织造不用手足,其机动以火烟,可代人力。以羊毛与棉花纺成洋布、大呢、羽毛,皆自然敏速。…… 其广推贸易之法,有火轮船航河驶海,不待风水。用火车往来,一时可行百有八十里。”这表明《海国图志》( )
A.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 |
B.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诞生 |
C.改变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社会现状 |
D.有利于打破闭塞自大的思想藩篱 |
《全球通史》中写道:“这些哲人……相信存在着不仅像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则。”这里的“自然规则”是指(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 B.“美德即知识” |
C.“主权在民”、自由平等 | D.“因信称义” |
启蒙运动时期,自然神论者喜欢将上帝比喻成一个钟表匠,无需不断干涉被造物的世界,因为这世界可以按照上帝创造的理性与自然法则自行运转。这表明( )
①启蒙运动受到自然科学的启示 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已被揭示
③理性受到人们的尊崇 ④启蒙思想已摆脱宗教的影响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 | D.②③④ |
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认为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成为“义人”,于是信徒就不再是“罪人”,就得救了。这一主张的进步意义在于( )
A.率先揭露了教会的腐败 |
B.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和精神自由 |
C.使理性与自由平等思想迅速传播 |
D.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
“西方宗教革命和科学革命以来……把人世的勤奋创业理解为上帝的召唤,曾有助于资本主义精神的兴起;把学术工作理解为基督教的天职,也促进了西方近代人文主义教育与人文学术的发展。”材料最能说明宗教改革( )
A.成为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 |
B.强化了上帝和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 |
C.实现了宗教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分离 |
D.促进了民族文化与教育事业的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