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贤在《决定中国命运的700天》一书中这样描述:“(强渡黄泛区以后)最惊险的一幕发生在淮河岸边。渡口没有船,也没有桥,河水又深又急难以徒涉,尾随的追兵已经赶来,后卫阻击战全面爆发。紧急之中,司令员刘伯承亲自夜探淮河,经过寻访竟然找到一处当地人过河的浅滩,为大军开辟一条生路。”这段描述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A.赢得了近百年来第一次反侵略斗争的胜利 |
|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
|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
| D.取得了渡江战役的决定性胜利 |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的共同点有①改革都导致了苏联政治局势的失控 ②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 ③都在工业和农业领域进行了改革 ④改革中都提倡开垦荒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③④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达国家摆脱“滞胀”现象的措施有
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②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③出售部分国有企业④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新中间阶层”的出现是由于
| A.无产阶级的不断斗争 |
| B.资产阶级的大发慈悲 |
| C.“经营者革命”的推动 |
| D.经营者和管理者的争取 |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具有什么特点
| A.指令性 | B.指导性 |
| C.盲目性 | D.欺骗性 |
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滞胀”时期,对“滞胀”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生产停止,通货膨胀 |
| B.生产的停止导致了通货膨胀的加剧 |
| C.生产发展缓慢,通货膨胀严重,且两者同时并存 |
| D.通货膨胀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生产的停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