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 | 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 |
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 | D.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 |
下列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 )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④成功研制高性能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号”
A.②①③④ | B.①②③④ | C.②①④③ | D.①③②④ |
时评作家梁立俊发表文章说:“我们纪念小平南巡讲话20年,也深深期待中国能够如小平同志的20年前一样,再来一次启动中国今后20年大发展的“破”和“立”。对邓小平南巡讲话的“破”和“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破除斯大林模式束缚,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B.破除公有制束缚,建立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新体制 |
C.破除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建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 |
D.破除个人崇拜思想束缚,建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
1912年清帝宣布退位时,南京临时政府曾这样承诺:“清帝退位后尊号不变,民国政府待以外国君主之礼;清帝退位后暂居宫禁,侍卫人照常留用。”但1924年冯玉祥却利用武力强行将清帝溥仪赶出了故宫。胡适认为这是“民国史上的一件最不名誉的事”。胡适的这一态度说明了( )
A.胡适反封建精神的不彻底 |
B.胡适受西方契约精神的影响 |
C.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
D.君主专制制度已经不符时宜 |
“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 也听他们自由发展”,蔡元培的这一方针,在当时的积极效果是( )
A.缓和各种思想文化的矛盾 |
B.鼓励新思想新文化的发展 |
C.吸收消化尊孔复古思想 |
D.使各种思想自由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