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人的尊严意味着对人本身的尊重。随着时代发展,其内涵也不断丰富: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更加公平、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更有效的保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孟子》
朱熹注:俑,从葬木偶人也。……有面目机发(使木偶活动的机关)而大似人矣。故孔子恶其不仁,而言其必无后(后代)也。(《孟子集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孔子对用“俑”随葬的态度及理由。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

问:(2)材料二图1、2反映了当时英国工人怎样的生存状况,揭示了什么社会问题?
材料三  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一些知识精英和第一代工厂主的后代对社会的不公正感到羞愧,对富裕国家的贫穷现象感到愤怒,希望纠正这种状态。……议会制定法律,规定工厂一切机器必须安装防护措施,确立卫生检查制度,对劳动条件定期进行检查。
——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
问:(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议会立法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的主要原因。
材料四 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经选举产生,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精神,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5年初,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代表通过协商方式产生。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
——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问:(4)根据材料四中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变化分析其对人民当家作主有何作用?纵观人大代表产生方式的演变,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怎样的轨迹?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美国的行政监督系统,包括议会监督、政府内部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等。美国没有建立统一的行政监察系统,行政监察的任务被分散在各个部门分别执行,其中并没有设立专门负责行政效能监察的机构。在美国效能监察和廉政监察基本是并重的,提出“好的政府就是高效廉洁的政府”。美国重视政府效能的评估和公务员绩效的考核,并且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估体系。
美国对行政效能的监察,虽然没有专门机构负责,但是……公职人员受到议会、法院、民众和舆论各方面强有力的监督,因而官僚主义和低效率等情况较少,工作效率较高。
——《西方国家行政监察制度》
材料二孙中山早年曾崇尚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体制,辛亥革命后,他以美国“三权分立”体制为蓝本,构建了中华民国的政治体制。但他在长期考察欧美各国政治制度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西方“三权分立”体制的诸多弊端,……立法机关除拥有立法权以外还拥有弹劾官员的权力,……美国纠察权归议院掌握,议院“往往擅用此权,挟制行政机关,使他不得不俯首听命,因此常常造成议院专制”。“议院专制”又常常使得行政机关不能充分行使自己的职权,从而造成政府的低效能。为此,孙中山主张必须将纠察权从立法机关中分离出来,设立专门的、独立的监察机构。监察机关不仅要监督议会,同时还要专门监督国家政治,以纠正其所犯错误,并解决“今天共和政治的不足之处”。
——王英津《五权分立思想与三权分立思想之比较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美国行政监察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简析孙中山五权分立思想的目的与美国三权分立思想的主要区别。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清代幕府制度日臻完善(幕府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一项特殊的制度,中央政府允许军政官员为了弥补正规官僚制度的缺陷和满足官员们个人实际工作的需要,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一定条件下自主任用才识之士佐理政务、军务及其他各项事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和封疆大吏们在处理解决中外关系以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时,都必须考虑到涉外因素,因此,幕府制度其内部结构所涉之职名、职能、具体管理方式等都随之发生了变化。 地方督抚对新型人才的引进直接导致幕府中的人员构成发生变化,新型人才增多,又因为洋务和外交已在幕府中占据主导地位,督抚大员幕府的主要职能也便发生了重大改变,地处沿海及中原的督抚大员的幕府几乎成了主办经济和外交的衙门。
——摘编自王玥《试论制约晚清幕府制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材料二晚清社会的变动,幕府体制逐渐暴露其弊端。1907年清政府不得不进行政体改革,设幕职并分科治事,作为外官制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将省级各衙门的幕友 (又称“幕僚”、“师爷”,是封建官僚延请的办理文书、刑名、钱谷等的佐助人员,是地方统治 者自行聘请的顾问、参谋和秘书)正式列入职官范围,而且对应中央新官制,设置了一些职能清晰、分工明确的行政机构。幕职分科基本满足了社会变化带来的新的政务需求。幕友变为吏部正式备案的幕职,由对幕主个人负责转而对政府和国家负责,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
——摘编自关晓红《从幕府到职官:清季外官制改革中的幕职分科治事》
(1)根据材料概括淸朝前期和晚期幕府改革所选用人员的身份地位、佐理政务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方文明发展历史是几个民族的接力长跑,一个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后走向了衰老,一支年轻有活力的野蛮民族就接过了这个文化的接力棒,创造了又一个辉煌的文明… …一棒一棒传到今天,每次毁灭都是新的契机。中华民族则没有这样的接力,华夏族一直是主体,只是不断的扩大容量。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文化接力“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赞成、反对材料中的观点或另有观点均可;史论结合,运用材料中和你所熟知的史实进行评析。)

现在中国的每一级行政区的地名都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州郡有时而更,山川千古不易”,行政区划随时代发展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材料一中国行政区划的产生,经历了由分土而治到分民而治,到战国时期,相对完整的行政区划体系已经初具规模,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材料二历史时期第一级行政区划存在于一个由虚入实的规律,历代的第一级政区开始都只是虚设的监察机构,后来演变成行政区划,而且历史上主要行政区划的改变,都发生在再次政权交替的混乱时期。历代行政区划主要是第一级政区的变化很大,而作为次级政区的财力和军力则变化不大。
材料三一般来说,元代以前中国一级行政区划大都与经济区、自然区和文化区相吻合,正如《汉书。王莽传》所言:“圣王序天文,定地理,因山川民俗以制州界。”地方行政区划的最大职能是经济上的职能—组织生产和生疏赋税。政区独立的自然属性瑟经济文化趋势较强,帮往往中央与地方一级政区的矛盾很大,产生割据局面的时期较多,东汉州牧格局、三国鼎立、藩镇割据、五代割据大都据自然之险而独霸一方。
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一级政区,如江西省跨越南岭,深入今广东境内;湖广行省,将洞庭湖横豆其间,而又跨越南岭,直到今广西。这种划分政区的方法难以形成独立的经济体,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也不利于形成与中央对立的区域文化认同。
——以上三则材料摘编自兰勇《中国历史地理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行政区划由分土而治到分民而治的历史背景。并回答“分土而治”和“分民而治”分别具体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古代一级行政区划演变呈现的特点。并运用从秦到明清的史实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说明元代前后划分一级行政区的主要原则有哪些不同?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各自的优点。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曾国藩是我国旧文化的代表人物,甚至于理想人物……在维持满清作为政治中 心的大前提下,一方面他要革新,即接受西洋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他要守1曰,既要恢复我 们民族的固有美德。这是曾国藩对我国近代史的伟大贡献,我们至今还佩服曾文正公,就是 因为他有这种伟大的眼光。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洪秀全和太平天国所要学习而要搬到中国的是西方中世纪的神权统、;台,那正是西方的 缺点。洪秀全如果统一了全国,那就要使中国倒退几个世纪。……曾国藩打败太平天国,成 功阻止了中国的后退,他在这一方面^氐抗了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这是他的一个大贡献。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第六册
(1)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曾国藩对中国近代史的贡献。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一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