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8日,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对华为和中兴通讯为期一年的调查结果浮出水面。报告草案称: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的设备可能被用来针对美国民众进行间谍活动,给美国国家安全带来风险。该报告建议,美国政府应避免使用这两家公司的设备,美国企业也应寻找可替代华为与中兴通讯的电信设备供应商。对此,独立IT、电信分析师付亮认为:“相对而言,中国市场的大门一直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向美国企业敞开,甚至还有一些政策上的优惠,反观美国市场对中国企业的态度,其准入尺度与考量尺度极其苛刻。也许正是由于美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过于容易,才导致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的困难重重。中国市场是时候重新考虑美国企业进入的衡量尺度。”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A.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 |
B.对外开放过程中必须坚定地维护国家利益 |
C.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和法制性 |
D.要不断创新“走出去”的形式,达到趋利避害 |
为有效管理和服务流动人口,不少地方政府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大量流动人口无差别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增强他们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感,树立共同体意识或“家园观念”。这表明()
①树立“家园观念”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②文化建设的目的是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文化差异
③文化观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
④人们的文化意识受文化活动或文化环境的影响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高二某班同学在阅读欧洲思想史时,惊讶地发现,书中不仅有哲学家和文学家的名字,竟然还有音乐家的名字。下列观点中,有助于我们解释这一现象的有( )
①“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马克思)
②“在音乐中,巴赫发现了永恒,亨德尔发现了光辉,海顿发现了自然……”(海涅)
③“技术只有为高尚的目的服务,才有价值”(舒曼)
④音乐能给人以情感鼓舞和思想力量,从而“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贝多芬)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2014年沉淀了很多流行语,如:“那么问题来了(挖掘机技术到底哪家强?)”“有钱就这么任性”“这画面太美我不敢看”等。这些流行语背后,都有一段令人产生共鸣的故事。这表明()
A.文化是对社会生活现象的如实反映 |
B.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
C.文化创新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
D.不断注入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要求 |
“微课”依托新兴媒体,以“短小精悍”的风格,正迅速成为发达地区的学校教学活动;“微电影”同样依托微博等新兴媒体,迅速走入公众生活。这说明
①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②大众传媒是以互联网的推广为标志的
③新兴媒体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
④网络文化是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文化
A.①④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③ |
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12月10日成功降轨。12月15日晚,正在月球上开展科学探测工作的嫦娥三号着陆器和巡视器进行互成像实验,“两器”顺利互拍,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嫦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物,以“嫦娥”命名登月探测器,引起了国人和海外华人的共鸣。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②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③海外华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认同感
④传统文化具有包容性和博大精深的特点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