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2012年8月22日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在京发布了《中国农民经济状况报告》。2010年,农民家庭户均现金收入34080.34元,2011年攀升至38894.38元。与此同时,中国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在2011年已达到0.3949,正在逼近0.4的国际警戒线。数据显示,收入最低的20%样本农户,与收入最高的20%样本农户的收入差距有10.19倍。
材料二:务工与务农收入差距是导致农村收入扩大的重要因素。最高收入的20%样本农户中,务工农户占比88.9%,务农农户占比11.1%;在最低收入的20%样本农户中,务工农户占比17.5%,务农农户占比82.5%。报告指出,中国农民过去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土地,土地的多少决定了农村社会分化的程度,在改革初期通过均分土地、土地流转来缩小差距。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民收入差距主要来自务工,这就意味着在农村地区需要更加强调为农民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发展现代农业防止贫富差距的恶性扩大。
材料三:除日常消费外,教育支出、人情支出和医疗支出成为农民支出的主要内容,成为农民支出的“三座大山”。2011年农民支出中,教育支出占22.42%,医疗支出占9.95%,而人情支出则占12.27%。人情支出3092.51元,占当年家庭收入的7.95%,医疗支出2506.86元,占当年家庭收入的7.28%。而教育支出规模更大,人均教育支出达1518.63元,占当年家庭收入的17.79%。
(1)请分析材料一中表达的经济信息。
(2)根据材料二、三的内容分析如何提高我国农民的生活水平。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因及措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6年--2012年我国对外贸易情况(亿美元)

注:近年来外贸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为20%左右,而德国是60%,日本是33%。由于受国际市场进一步萎缩和人民币升值等各方面不利因素影响,2012年外贸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下降为9.6%。
材料二 针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继续着力于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一方面,立足当前,密切跟踪形势变化,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稳定外贸增长。另一方面,着眼长远,充分利用市场环境趋紧形成的倒逼机制,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建设,加快出口基地建设、出口品牌的培育,进出口平台建设,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1)材料一蕴含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我国人民币币值和中国企业状况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并根据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提出中国提高开放型经济的水平的措施。
(3)根据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及其意义,分析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为什么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自我国坚定实行改革开放国策,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经济社会实现了高速发展。东部某市与世界经济的脉搏也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材料一

注:外贸依存度是一个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比重。目前从世界平均水平看,外贸依存度为41%,其中,发达国家为38.4%,发展中国家为51%。过去10年,该市外贸结构中出口加工型、资源型、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占比例很大。
材料二金融危机以来,该市外向型企业面临较大生存压力,特别是其中的中小企业更是经历生存的严冬。据统计,该市72.45%的小企业预计2012年没有利润或小幅亏损,对2012年经营业绩信心较低;3.29%的小企业预计可能大幅亏损或歇业,对未来经营持悲观态度。
材料三面对严峻经济形势,该市准备进一步调研中小企业生存境况和调整帮扶政策。但部分社会人士明确反对政府出手帮扶中小企业,认为“众多中小企业在经济形势良好时把盈利全揣在了自己的口袋,那么当前形势严峻时也理所应当独自面对亏损,这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由此引发了激烈的社会讨论。
(1)揭示材料一所蕴含的经济信息,并指出和说明材料一、二之间的关系。
(2)结合材料二、三,请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谈谈,政府如何才能真实、详尽地了解本市中小企业生存现状。
(3)请运用生产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关知识,对材料三中部分群众的观点加以评析。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七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红遍中国。作为中国首部高清美食纪录片,它拒绝从众跟风,采用精心设计的叙事结构,以浓郁中国风的画面,不仅向观众展示了美食形象,更深入探讨了美食与环境、历史、民俗甚至哲学文化等多方面的深层联系。它激发广大国民燃起于平凡间探寻生活趣味的激情,它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商机:地方特产、锅碗瓢盆热卖,打着“美食之旅”旗号的旅游线路成为热门,同时也为中国电视作品创作方向提供了有益启迪。
材料二据联合国统计,全球文化产业创造的财富已大大超过制造业,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美国文化产业占整个GDP的三分之一,而2012年我国文化产业占GDP比重首超3%。在世界文化市场上,美国一国占了43%,我国仅占了不到4%,这与我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的历史地位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规模很不相称。为此,我国适时提出要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同时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1)请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创新相关知识,分析央视《舌尖上的中国》所获成功给我们的启示。
(2)请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形势及举措。

2012年9月6日,欧盟委员会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超过200亿美元。欧盟是我国光伏产品最主要的出口市场,此案一旦确立,将对我国光伏产业产生致命打击。该消息引起了某校高三同学的关注,他们以“光伏产业:优势·问题·出路”为主题,开展了探究学习。同学们收集到三则信息:
信息一 随着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太阳能光伏发电因其清洁、安全、便利、高效等特点,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和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近年来,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可以同步参与国际竞争、并有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行业。
信息二 在产业迅速发展的背后,也面临巨大危机。首先是盲目扩张导致产能过剩。自2000年以来,由于太阳能光伏发电在欧洲大量运用,多晶硅需求量逐年提升,国内多晶硅价格一路飞涨。到2011年,国内已经量产及在建的光伏企业产能已达到了500亿瓦特,而此时全球光伏总安装量仅有270亿瓦特。市场严重过剩,必然会导致无序竞争、恶性竞争的频发以及价格战的出现。此外,还存在销售过分依赖于欧美市场,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薄弱,行业标准及认证检测体系缺失等问题。
信息三 2012年12月19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会议指出“我国光伏产业当前遇到的困难,既是产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促进产业调整升级的契机,特别是光伏发电成本大幅下降,为扩大国内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要按照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扩大消费市场、规范市场秩序、推进产业重组、降低发电成本的思路,统筹兼顾、综合施策,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运用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光伏产业投资过热的原因。(6分)
(2) 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谈谈应如何正确看待当前我国光伏产业遭遇的困境。(6分)
(3) 综合运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就如何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提出建议。(6分)

2012年9月25日,我国首艘航母“辽宁”号正式交接入列人民海军,这是全体国民期待已久的大事。我国发展航母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航母编队作战为现代海军最复杂的作战组织形式,不仅需要海军长时间、大量的投入,也需要全军各兵种的大力协作,更需要强大的综合国力作为支撑,因此对于中国海军来说,航母下水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如何把这支航母编队组建好、使用好,发挥出最大的作战能力,是中国海军未来需要考虑的重大课题。
(1) 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中国为什么要发展航空母舰?(6分)
(2) 对航母编队战斗力的认识蕴涵着哪些唯物辩证法道理。(6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