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下表物质中含有的杂质,所选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选 项 |
物 质 |
杂 质 |
除去杂质所选试剂或方法 |
A |
铁粉 |
氧化铁 |
稀硫酸 |
B |
碳酸钠 |
碳酸氢钠 |
加热 |
C |
一氧化碳 |
二氧化碳 |
氢氧化钠溶液 |
D |
硝酸铜溶液 |
硫酸铜 |
氯化钡溶液 |
以下古代诗词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B.欲渡黄河冰塞穿,将登太行雪满山 |
C.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13号元素的符号是 ;
(2)11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较容易(选填“得”或“失”)电子,该元素属于元素(选填“金属”或“非金属”);
(3)列举8号元素对应单质的一种用途;
(4)由金属活动顺序表可知,K 、Ca、Mg三种金属失电子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K 〉Ca 〉Mg,如图是三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据此推测金属失电子能力的强弱除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关外,还可能与有关。
下列4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下列除去混合物中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中,不合理的是
混合物 |
思路方法 |
选用物质 |
A.CO(CO2) |
洗气、干燥 |
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 |
B.CaCl2(盐酸) |
转化 |
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
C.盐酸(BaCl2) |
沉淀、过滤 |
过量的硫酸铜溶液 |
D.FeSO4(CuSO4) |
置换、过滤 |
过量的铁粉 |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B.NaOH溶液中的OH- 能与酸反应,则KOH溶液中的OH- 也能与酸反应 |
C.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
D.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NH4NO3中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