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人进食后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对含量的变化,其中两条曲线表示健康人两种激素的变化趋势,另一条曲线表示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变化趋势,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曲线b表示糖尿病患者血液中胰岛素相对含量的变化趋势 |
B.在曲线c上升时,人体下丘脑还可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 |
C.曲线a表示的激素是人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 |
D.人体通过a、c激素的协同作用,可使血糖含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上 |
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促进生长的某种物质,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材料进行实验时,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是()
A.完整胚芽鞘分别置于单侧光照射和黑暗条件下 |
B.胚芽鞘尖端和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
C.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
D.胚芽鞘尖端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
匈牙利学者拜尔(Paal)在1914一1918年间进行植物生长的实验研究,曾在黑暗条件下,将切下的燕麦胚芽鞘顶部移到切口的一侧,胚芽鞘会向另一侧弯曲生长(如图)。这个实验主要证实了 ()
A.顶端能产生某种影响物 |
B.合成影响物不需要光 |
C.“影响物”具有促进胚芽鞘生长效应 |
D.“影响物”向下传递分布不均匀 |
对胚芽鞘进行如图所示的①~④实验,其中旋转均为匀速旋转,一段时间后停止旋转时,实验①②装置仍停止在如图位置,则四个胚芽鞘的生长方向依次是()
A.←↑→↑ | B.←↑↑→ | C.→↑→↑ | D.→↑←↑ |
长时间不住人的老屋充满灰尘,某人进人后立即出现了打喷嚏、全身痛痒等症状,离开老屋后不久症状消失,以下对该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机体B细胞首次接触到尘土中过敏原后,进行一系列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 |
B.该症状是一种过敏反应,一般对机体组织不会造成损伤 |
C.过敏反应虽然反应强烈,但绝不会引起个体死亡 |
D.要避免该症状再次出现,应避免再次接触同类过敏原 |
人体大面积烧伤后,容易发生病菌感染,主要原因是患者的()
A.过敏反应增加 | B.细胞免疫作用减弱 |
C.效应B细胞数量减少 | D.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