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某动物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实验,如下示意图所示,其基本过程:①用某种荧光染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②用激光束照射该细胞表面的某一区域,该区域荧光淬灭(消失)。③停止激光束照射一段时间后,该区域的荧光逐渐恢复,即又出现了斑点。
上述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
B.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 |
C.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
D.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 |
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农业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流入该农业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农业生态系统中植物所吸收的全部的太阳能 |
B.该农业生态系统利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
C.该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箭头只表示物质循环而不能表示能量流动 |
D.该农业生态系统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
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为了不受大自然的惩罚,必须具备正确的观点是( )。
A.只有讲求生态效益,才能获得稳定的经济效益 |
B.遵循生态系统自身规律,大力扩展耕地面积 |
C.保护对人类有益的生物资源,消灭对人类不利的种群 |
D.优先考虑经济效益,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
下列措施中不符合城市生态工程建设基本原理的是( )。
A.城市规划,分区建设工业区、居住区、生态绿地等 |
B.大力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和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 |
C.采用浮床工艺法等手段治理环境污染 |
D.用法律手段严禁汽车上路及造纸厂、酒厂生产,以断绝污染的源头 |
下图为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桑基鱼塘模式图,该模式把很多单个生态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新的高效生态系统,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生产力。这种模式所依赖的主要原理是( )。
A.整体性原理 |
B.协调与平衡原理 |
C.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
D.物种多样性原理 |
生态工程建设的实质目的是( )。
A.减少生产消耗,增加生产效益 |
B.减少环境污染,发挥资源潜力 |
C.征服自然世界,主宰经济发展 |
D.遵循自然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