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流表的的满偏电流为,内阻为
,现在要改装成量程为
的电流表,应在电流表上( )
A.串联一个![]() |
B.串联一个![]() |
C.并联一个![]() |
D.并联一个![]() |
如图所示,导体A带正电,当带负电的导体B靠近A时,A带的( )
A.正电荷增加 |
B.负电荷增加 |
C.正、负电荷均增加 |
D.电荷数不变 |
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 |
B.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
C.元电荷的值通常取作e=1.60×10-19C |
D.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 |
用棉布分别与丙烯塑料板和乙烯塑料板摩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对摩擦起电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物体摩擦时,表面粗糙的易失去电子 |
B.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一定同时带上种类及数量不同的电荷 |
C.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带上电荷的种类不同但数量相等 |
D.同一物体与不同种类物体摩擦,该物体的带电荷种类可能不同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是创造电荷的过程 |
B.接触起电是电荷转移的过程 |
C.玻璃棒无论和什么物体摩擦都会带正电 |
D.带等量异号电荷的两个导体接触后,电荷会消失,这种现象叫电荷的湮没 |
如图所示,物体A和B的质量均为m,且分别与轻绳连接跨过定滑轮,现用力拉物体B使它沿水平面向右做匀速运动,物体B从C点运动到D点拉力做功为W1,从D点运动到E点拉力做功为W2,且CD的距离与DE的距离相等,在此过程中,绳子对A的拉力大小为FT,则()
A.W1<W2,FT>mg | B.W1<W2,FT<mg |
C.W1>W2,FT=mg | D.W1=W2,FT>m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