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物质材料电阻率的因素很多,一般金属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则与之相反,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某课题研究组需要研究某种导电材料的导电规律,他们用该种导电材料制作成电阻较小的线状元件Z做实验,测量元件Z中的电流随两端电压从零逐渐增大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①他们应选用下图所示的哪个电路进行实验?答:
②实验测得元件z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判断元件Z是金属材料还是半导体材料?答: 。
U(V) |
0 |
0.40 |
0.60 |
0.80 |
1.00 |
1.20 |
1.50 |
1.60 |
I(A) |
0 |
0.20 |
0.45 |
0.80 |
1.25 |
1.80 |
2.81 |
3.20 |
③把元件Z接入如右图所示的电路中,当电阻R的阻值为R1= 2时,电流表的读数为1.25A;当电阻R的阻值为R2= 3.6
时,电流表的读数为0.80A。结合上表数据,求出电源的电动势为____V,内阻为____
.(不计电流表的内阻,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④用螺旋测微器测得线状元件Z的直径如图所示,则元件Z的直径是____ mm。
如图所示,坐标平面第1象限内存在大小为、方向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在第II象限内存在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质荷比
的带正电的粒子,以初速度
从x轴上的A点垂直x轴射入电场,OA="0.2" m,不计粒子的重力。
(1)求粒子经过y轴时的位置到原点O的距离:
(2)若要使粒子不能进入第三象限,求磁感应强度B的取值范围(不考虑粒子第二次进入电场后的运动情况)。
(12分)小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同时测电阻R0的阻值、电源的电动势E及内阻r.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图甲电路图将图乙实验连接图补充完整;
(2)闭合电键S,移动滑动触头P,用和A测得并记录多组数据。根据数据描出如图丙所示的M、N两条U-I直线,则直线N是根据电压表_____________(填“V1”或“V2”)和电流表A的数据画得的;
(3)根据图象可以求得电阻R0的测量阻值为____________,电源电动势E的测量值为 _____V,内电阻
的测量值为______________
;
(4)要使实验中测量定值电阻R0的误差尽可能小,对电流表A的内阻大小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选填字母代号).
A.尽可能选大一点 B.尽可能选小一点 C.无要求
(6分)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某同学把两根弹簧如图1连接起来进行探究.
(1)若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尺测量如图2所示,指针示数为_________cm.
(2)在弹性限度内,将50g的钩码逐个挂在弹簧下端,得到指针A、B的示数如表1.用表1数据计算弹簧1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________N/m(重力加速度g取l0m/s2).
(3)由表1数据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计算出弹簧2的劲度系数.
(9 分)用以下器材测量电阻Rx的阻值:
待测电阻Rx,阻值约为100Ω;
电源E,电动势约为6.0V,内阻可忽略不计;
电流表A1,量程为0~50mA,内电阻r1=20Ω;
电流表 A2,量程为0~300mA,内电阻r2约为 4Ω;
定值电阻R0,阻值 R0=20Ω;
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10Ω;
单刀单掷开关S,导线若干.
(1)测量中要求两块电表的读数都不小于量程的1/3,且要求尽量多测几组数据,在方框中画出测量电阻Rx的实验电路原理图(图中的元件用题干中相应的英文字母标注).
(2)若某次测量中电流表A1的示数为I1,电流表A2的示数为I2.则由已知量和测量量计算Rx的表达式为 Rx=。
(6 分)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小车的运动情况. 图示为该同学实验时打出的一条纸带,其中纸带右端与小车相连接,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是0.1s.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刻度尺中可以得到 xAB=_______cm、xCD=_________cm
②由上面两个数据求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m/s2,打点计时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