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作为动力,生命活动中发生着能量形式的转变。20世纪80年代,生态学家对哺乳动物的个体总代谢率(每小时耗氧量)、单位体重代谢率(每小时每千克体重的耗氧量)与个体大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动物 |
体重/kg |
总耗氧量/O2·h-1 |
单位体重耗氧率/O2·kg-1·h-1 |
巢鼠 |
0.009 |
0.0225 |
2.50 |
黄鼠 |
0.096 |
0.09 |
0.93 |
猫 |
2.5 |
1.70 |
0.68 |
马 |
650 |
71.10 |
0.11 |
(1)动物体生命活动的能量来自细胞呼吸,细胞呼吸的实质是 。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是需氧呼吸,其反应式为 ,其第二阶段称为 ,与该阶段相关的酶分布在 。
(2)哺乳动物总耗氧率随体重的增加而 。相同生物量的巢鼠和马,单位时间内消耗的有机物哪个多? 。
(3)从能量传递的效率分析,食物链甲(植物→巢鼠→猫)和食物链乙(植物→黄鼠→猫)中,能量传递效率较高的是食物链 。
(4)对个体大小与单位体重耗氧率的相关性,作出合理的解释 。
假设某动物精原细胞的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若无基因突变发生,则其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基因的组成是图中的()
在产大型卵的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肠胚的形成表示胚后发育的开始 |
B.受精卵发育为囊胚的过程中,每个细胞的DNA数目和体积都不断地增大 |
C.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幼体所需要的原料全来自于卵黄 |
D.受精卵到原肠胚的过程包括胚胎发育的全过程 |
图中,左图是某同学研究碘对蝌蚪发育的影响而得出身长变化的甲、乙两曲线,右图表示有关激素的调节机制,两图中表示蝌蚪正常发育的曲线和含碘的激素物质分别是
A.甲,S | B.乙,S | C.甲,T | D.乙,T |
能正确表示高等动物个体发育顺序的是
A.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组织器官分化 | B.卵→卵裂→原肠胚→组织器官分化 |
C.卵→幼体→成体 | D.受精卵→幼体→成体 |
高等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原肠胚的形成,其主要的特点是
A.有囊胚腔、原肠腔、神经板 | B.有囊胚腔、原肠腔、神经管 |
C.有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和肠腔 | D.有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和原肠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