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含18O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转移的途径是
A.葡萄糖→丙酮酸→氧 | B.葡萄糖→丙酮酸→氧 |
C.葡萄糖→氧→水 | D.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
某成年人从25℃环境来到10℃环境中,体温维持正常,其散热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段的散热量少于产热量 |
B.b~c段散热加快是由于汗液分泌增加 |
C.c~d段皮肤血管逐渐舒张 |
D.d~e段的产热速率大于a~b段 |
如图表示人体神经元的结构。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突触一般不含有Ⅰ部位的结构 |
B.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Ⅱ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 |
C.只有兴奋时,Ⅲ才能合成神经递质 |
D.神经冲动传到Ⅲ部位时,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 |
某突触小体释放的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导致突触后膜神经元产生抑制。如图所示突触前膜释放递质时,突触后膜接受递质后的膜电位状况以及兴奋的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以下是测量神经纤维膜电位变化情况的示意图,图乙中向下的竖箭头表示某刺激,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指针偏转说明膜内外电位不同,测出的是动作电位 |
B.图甲中的膜内外电位不同,主要是由于K+外流形成的 |
C.图乙中刺激神经纤维会引起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
D.图乙中产生的兴奋会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向两侧快速传导 |
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 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③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④皮肤的阻挡作用 ⑤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⑥相应抗体与细菌外毒素结合
A.①②③ |
B.③④⑤ |
C.①②④ |
D.①②⑤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