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实验小组将玉米幼苗置于一密闭容器内,测定温度对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影响 (用容器内CO2的变化量表示)。实验结果如下(“+”表示增加,“-”表示减少),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40 |
45 |
适宜光照 |
-12 |
-17 |
-23 |
-26 |
-35 |
-26 |
-24 |
-15 |
黑暗 |
+6 |
+11 |
+18 |
+25 |
+35 |
+40 |
+32 |
+20 |
A.由表中数据可知,光合作用酶和细胞呼吸酶的最适温度相同
B.在适宜光照下,35 ℃时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
C.由表可知,在适宜光照下,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温度是30 ℃
D.在黑暗情况下,叶肉细胞内无ATP的形成
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孟德尔在研究豌豆杂交实验时,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 |
B.萨顿根据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现象类比推理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
C.格里菲思利用肺炎双球菌研究遗传物质时,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
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
科学家利用小鼠胚胎干细胞成功制造了直径大小约为3mm的“胃”,这一研究成果对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意义重大,该成果说明
A.胚胎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 |
B.胚胎干细胞经诱导可发生定向分化 |
C.胚胎干细胞的全能性得以表达 |
D.胚胎干细胞内的所有基因表达都很活跃 |
某同学在做“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时,未能在视野中找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其原因可能是
A.从别的同学已剪过的根上剪取前端2~3mm |
B.剪取的根未放入卡诺氏液中固定细胞形态 |
C.在配制龙胆紫染液时使用了2%的醋酸溶液 |
D.观察时间太短,所有细胞都尚未进入分裂期 |
下列有关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农田中蚜虫、蚯蚓、田鼠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
B.研究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可以采用构建概念模型的方法 |
C.采集土壤小动物的方法主要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
D.制作的生态缸应密闭,放置在室内通风、阳光直射的地方 |
下图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次级生产量的食源都是初级生产量 |
B.次级生产量是次级生产者的同化量 |
C.哺乳动物的③/①值一般为10% |
D.恒温动物的④/③值一般低于变温动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