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衡(年降水量减去年蒸发量)反映某地区水分的盈亏。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地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以下四地蒸发量最大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影响图中①、②两地水平衡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 | B.纬度 | C.季风 | D.洋流 |
植被的分布与水分的盈余状况关系密切,最可能出现热带森林的是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下图为甲、乙、丙三个地区牛奶生产和销售模式的变化图。据此回答题。阶段I的牛奶生产基地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水源状况 | B.科学技术 | C.市场需求 | D.草场分布 |
发展到阶段Ⅱ以后,乙、丙两地区的牛奶完全由甲地区输入,其主要原因是
①乙、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造成地价上涨
②甲地区的牛奶生产成本较低,市场竞争力强
③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④乙、丙两地气候变化导致草场退化和牛奶产量降低
A.① ② | B.② ③ | C.③ ④ | D.① ④ |
读我国甲、乙两区域略图,回答题。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
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读我国东部冬小麦种植区内收获期等值线图,完成题。关于我国冬小麦最主要产区及其作物熟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陕甘宁地区 一年一熟 | B.冀鲁豫地区 两年三熟 |
C.云贵川地区 一年两熟 | D.鄂湘赣地区 一年三熟 |
导致R地和Q地等值线延伸方向不同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纬度和地形 | B.纬度和距海远近 |
C.地形和季风环流 | D.距海远近和季风环流 |
读某地区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回答题。图中①地降水丰富的原因是( )
A.位于沿海地区,且有暖流经过 |
B.处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
C.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
D.冷、暖气团长期在此地交汇,多锋面雨 |
下列关于图中②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 | B.是重要的棉花产区 |
C.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大盆地 | D.其地表土是紫色土 |
根据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和该地地形,判断A点等值线的数值是( )
A.50 | B.200 |
C.400 | D.800 |
读下图,回答题。关于图中铁路线M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连接我国东西部地区间的重要通道 |
B.是N市所在省出海的唯一铁路通道 |
C.是我国南北向的重要铁路干线 |
D.它连接了我国四个直辖市 |
图示地区有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其优势条件主要体现在( )
A.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 B.单位面积产量高 |
C.人均耕地面积大 | D.人均粮食产量多 |
城市N的石油化学工业占有重要地位,影响该城市石油化学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劳动力资源丰富 | B.石油资源丰富 |
C.消费市场广阔 | D.交通运输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