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患者血液中某种抗体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二次免疫反应比初次反应更弱
B.记忆细胞增殖并分化为浆细胞的过程,最可能从第2天开始
C.记忆细胞增殖并分化为浆细胞的过程,最可能从第18天开始
D.该抗体的合成受遗传物质控制,其中由A、G、T、U四种碱基参与组成的核苷酸种类有7种
如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对K+通透性增大 |
B.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③一定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膜 |
C.在前膜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
D.③是突触后膜,其膜内外均存在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 |
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a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
B.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 |
C.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 |
D.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
下列关于兴奋传导和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最终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
C.兴奋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Na+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
D.神经递质释放的过程可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 |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进入突触后膜,传递兴奋 |
B.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
C.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
D.突触小体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
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浆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血红蛋白 |
B.激素 |
C.氨基酸 |
D.葡萄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