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的抗病和不抗病、高秆和矮秆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现有不抗病矮秆玉米种子(甲),研究人员欲培育抗病高秆玉米,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①:取适量的甲,用合适剂量的γ射线照射后种植,在后代中观察到白化苗6株、抗病矮秆1株(乙)和不抗病高秆1株(丙)。将乙与丙杂交,F1中出现抗病高秆、抗病矮秆、不抗病高秆和不抗病矮秆。选取F1中抗病高秆植株上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选出纯合二倍体的抗病高秆植株(丁)。
实验②:以甲和丁为亲本进行杂交,F1都表现为抗病高秆。
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②可以确定这两对相对性状之间的显、隐性关系 |
B.实验①F1中抗病高秆植株能产生四种类型的雌、雄配子 |
C.该育种实验运用了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和杂交育种技术 |
D.实验①中的白化苗不能合成叶绿素,不久会死亡。这类变异属于不遗传的变异 |
家兔皮下白色脂肪对黄色脂肪为显性。将纯种的白色脂肪家兔与纯种的黄色脂肪家兔杂交,对它们生下的小兔喂以含叶绿素的食物时,小兔的皮下脂肪为黄色。这说明 ()
A.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 B.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
C.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 D.在相同的条件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也相同 |
下列有关科学家与其科学成就的连线,不吻合的是()
A.孟德尔(G. Mendel)——发现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B.艾弗里(O.Avery)——首次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C.达尔文(C. Darwin)——《物种起源》
D.沃森(J.Watson)和克里克(F.Crick)——建立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多选) 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将天竺葵与香茅草进行杂交可产生驱蚊香草。下列有关培育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生质体的融合常用PEG作为诱导剂 |
B.形成的愈伤组织其代谢类型是自养需氧型 |
C.由杂种细胞→杂种植株,要通过有丝分裂和细胞的分化 |
D.该项生物工程技术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
(多选) 下列有关DNA聚合酶链式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引物 | B.始终在高于70℃的条件下进行 |
C.需要加DNA连接酶 | D.需要加热稳定DNA聚合酶 |
(多选) 科学家在海底的一块鲸鱼的骨架上,发现了两种新型蠕虫。这两种蠕虫无消化器官,它们通过附肢可深入到死鲸鱼骨髓里吸取营养,其中的细菌将骨中的脂肪转变成糖供给蠕虫。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这些蠕虫和细菌都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
B.蠕虫与细菌的关系属于互利共生 |
C.这些细菌不可能进行有丝分裂 |
D.蠕虫与细菌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细胞的有氧呼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