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抗秆锈病对易染秆锈病为显性。现有甲、乙两种抗秆锈病的小麦,其中一种为纯合子,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秆锈病的小麦,应选用下列哪种方法最简便易行
A.甲╳乙 | B.甲、乙分别测交 |
C.甲╳甲,乙╳乙 | D.甲╳乙 得F1再自交 |
下表所示为细胞生长前和生长后的一组数据:
组别 |
细胞长度 (μm) |
细胞直径 (μm) |
细胞壁厚度(μm) |
细胞体积 (μm3) |
液泡体积 (μm3) |
生长前 |
26 |
24 |
2 |
12600 |
600 |
生长后 |
36 |
33 |
2 |
336000 |
273000 |
在细胞的生长过程中,细胞
A.只吸收水分 B.既吸收水分又合成纤维素
C.既吸收水分又合成蛋白质 D.既吸收水分又合成蛋白质和纤维素
用纤维素酶除去植物细胞的细胞壁,而细胞膜成分又不受影响,这一现象体现酶的
A.催化性 | B.专一性 | C.多样性 | D.高效性 |
在植物细胞中,ATP的合成场所不可能是
A.线粒体基质 | B.线粒体内膜 | C.细胞溶胶 | D.内质网 |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酶与酶促反应的叙述,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A.细胞中的酶100%是这个细胞自身产生的 |
B.细胞产生的酶起催化作用的场所不一定是这个细胞本身![]() |
C.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主要是对那些热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和速度产生影响 |
D.任何酶都不能发动原本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 |
在以葡萄糖为底物的需氧呼吸过程中,从细胞溶胶中进入线粒体内的物质有
A.丙酮酸、〔H〕、葡萄糖 | B.丙酮酸、〔H〕、O2、ADP |
C.CO2、葡萄糖、H2O | D.〔H〕、ATP、葡萄糖、磷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