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神经冲动通过突触的方式不同,突触可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种。电突触的突触间隙很窄,在突触前末梢无突触小泡,间隙两侧的膜是对称的,形成通道,带电离子可通过通道传递电信号。以下关于电突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神经冲动通过电突触的传递速度较化学突触快 |
| B.形成电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中任何一个产生神经冲动均可通过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 |
| C.神经递质阻断剂可以阻断神经冲动通过电突触的传递 |
| D.神经冲动通过电突触的传递可使细胞内ADP的含量增加 |
右图为处于不同分裂期的某生物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中都有同源染色体 |
| B.卵巢中不可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 |
| C.能够出现基因重组的是乙 |
| D.丙的子细胞是精细胞 |
如图是人体性染色体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位于Ⅰ区段内基因的遗传只与男性相关 |
| B.位于Ⅱ区段内的基因在遗传时,后代男女性状的表现一致 |
| C.位于Ⅲ区段内的致病基因,在体细胞内也可能有等位基因 |
| D.性染色体既存在于生殖细胞中,也存在于体细胞中 |
某雌雄异株植物,其叶型有阔叶和窄叶两种类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纯种品系进行杂交实验:实验1:阔叶♀×窄叶♂→50%阔叶♀、50%阔叶♂,实验2:窄叶♀×阔叶♂→50%阔叶♀、50%窄叶♂。根据上述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仅根据实验2无法判断两种叶型的显隐性关系 |
| B.实验2结果说明控制叶型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 |
| C.实验1、2子代中的雌性植株的基因型相同 |
| D.实验1子代雌雄杂交的后代不出现雌性窄叶植株 |
下面是某家族红绿色盲的遗传系谱图,正确的分析是( )
| A.图中2的双亲肯定不是色盲患者 |
| B.图中6的色盲基因不可能来自4 |
| C.图中1、4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 |
| D.图中2、7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 |
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患白化病和色盲的孩子。据此不可以确定的是( )
| A.该孩子的性别 | B.这对夫妇生育另一个孩子的基因型 |
| C.这对夫妇相关的基因型 | D.这对夫妇再生患病孩子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