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 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
| 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产物 |
新中国初期,在鼓励农村青年扎根农村、建设新农村的同时,国家还号召城市青年“上山下乡”。导致这一政策的直接原因是
| A.人口增长太快 |
| B.国家重点扶持农村发展 |
| C.城市就业困难 |
| D.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缓慢 |
2011年是不结盟运动成立50周年。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主要是第三世界国家,中国是第三世界中的最大国家,但在当时并未参加该组织。其主要原因是
|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约束 |
| B.中国坚持独立自主政策 |
| C.国内“左”倾错误所致 |
| D.苏联霸权主义政策的推行 |
对某一历史事件,学者有不同评价。肯定者认为它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否定者认为它是导致欧洲分裂的“加速器”,“绝缘体”。依据你的历史知识,判断这一历史事件是
| A.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 B.欧洲经济共同体启动 |
| C.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 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
第一次不结盟首脑会议通过大会宣言,表示“参加这次会议的不结盟国家无意组成一个新的集团而且也不能成为一个集团”。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不结盟运动反对美苏两大集团控制世界 |
| B.不结盟运动的性质与“经互会”、“华约”不同 |
| C.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 |
| D.不结盟运动是没有共同目标的松散组织 |
以下对新中国建立后颁布的临时宪法《共同纲领》表述正确的是:①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②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③是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的;④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以其为新政府的施政纲领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