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分析皇帝颁布“罪己诏”受哪一学说或主张的影响
| A.“天人感应”学说 |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
| C.“大一统”的主张 | D.“三纲五常”学说 |
冶炼生铁和钢是我国对世界冶金技术的重大贡献,它最早出现于
| A.春秋 | B.战国 |
| C.秦朝 | D.西汉 |
《诗经》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这种现象开始出现于
| A.商朝 | B.西周 |
| C.春秋 | D.战国 |
自封建社会晚期到19世纪末,中国社会经济变化巨大,反差强烈。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说明明清时期至19世纪前期,我国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的特征,并简要分析这一时期阻碍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2)19世纪中期,这一地区的经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经济全球化从根本上讲
| A.是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 |
| B.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
| C.是世界经济领域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 |
| D.是发达国家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掠夺 |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最主要趋势是
| A.经济全球化 | B.区域经济一体化 |
| C.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 D.强调可持续发展 |